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王毅:办职业教育,让我快乐!
|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5-9-10 10:45:00 |
|
这个暑期王毅特别忙,为了学院发展的事,他没有休息过一天。记者也理解了早先听说过的那句关于他的“名言”: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干就干成,干就一流。这句“名言”将王毅作为一名职业学院院长的个性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出来。
2000年,36岁的王毅开始担任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做一个研究型院长
在王毅的办公桌上,一直放着一摞与职业教育有关的各种资料。“这些资料我都看了好几遍了,有的已经看过十几遍了。”王毅一边说一边将这些资料递到记者的手上。“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领导,如果不懂得职业教育,不研究职业教育,要想办好职业教育是很困难的。”王毅说。
王毅在新疆农业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以后,既分析了学院发展面临的困难,同时也看到了农业职业院校在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机遇。“从职业教育当时的发展来看,要想按照传统理念来办学,一定是困难重重。于是,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以经营企业的理念办好高职院校,变管理型学校为服务型学校。”王毅说,“我希望通过这个想法,形成比较系统的、具有地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新疆农职院办学理念。”
作为西部地区的一所农业院校,在办学定位上一定要紧贴市场、服务经济、产学合作、开放办学。为此,王毅提出了学校“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创一流”的发展战略。“其实,职业教育的发展之所以遇到很多困难,是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王毅说,“这都是传统教育模式造成的,注重理论传授,轻视实践教学,结果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要加大教改力度,于是提出了‘两个零距离’和‘四个对准’的教改理念。”
“两个零距离”即:教育教学和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零距离。“四个对准”即: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
在这些理论指导下,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改变了过去“黑板上种田,黑板上养牛”的局面,短短几年便改变了过去面临的尴尬局面,毕业生因为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一年高过一年。
做一个创新型院长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一直存在关门办学的问题,只管培养学生,不管培养出来的学生受不受用人单位欢迎,长此以往办学只会往死胡同里钻。”王毅告诉记者,“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改革中,我主张走出校园,开门办学,主动适应市场,主动服务经济。”在改革实践中,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拓宽渠道,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企业、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创造了校乡、校企、校县、校校合作4种全新的办学模式。
昌吉是畜牧业大州,但由于基层没有畜牧人才,发展受到很大影响。王毅提出由“政府牵头、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多方受益、互惠多赢”的办学理念,主动与昌吉州政府和11家龙头企业共同组建了昌吉畜牧学院办学理事会,正式启动并实施了“昌吉州百千万畜牧人才培养工程”,共为昌吉州培养和培训11000名各类畜牧人才,仅此一个订单,就对学院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王毅的带领下,学院对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改革,在实践中创造出了工学、农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生产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实践,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订单教育使学生还没毕业便有了就业岗位,学院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今年学院还与众多企业用人单位签订了2000多人的用人订单。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