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高考悲剧现中考 少女跳楼拷问应试教育
|
来源:新华网 2005-7-8 15:44:00 |
|
维维就是从自家楼顶跳楼身亡的。(图片画圈处)(刘大江摄)
每年的“中考”(初中升高中考试)仿佛就是“高考”的一场预演:首先参加统考,然后以分数高低为主要依据,决定学生是读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在人们的印象中,读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出路有天壤之别。因此,“中考”成为“高考”预演的同时,也日渐演绎出单一性教育评价机制的惨烈。 最近,一场悲剧发生在成都:一个曾为“三好学生”的16岁初中毕业女生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无法进入自己理想中的重点高中,绝望之下,跳楼自杀。这是一个年幼生命以自身毁灭为代价射向应试教育体制的拷问。更多教育新闻
没考上重点高中 初中女生竟跳楼自尽
在人们的印象中,16岁的维维是一个乖乖巧巧的女孩子。没想到,这个秀气的女生竟突然走上了不归路:6月29日上午8时过,在妈妈的惊呼声中,维维在自家单元楼7楼楼顶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短短16年的人生旅程。
维维的一个亲人告诉记者,维维平时学习成绩不错,是学校的“三好学生”,并且在美术和写作方面有自己的长处。她的中考目标是考上自己就读的这所重点中学的高中部。考完试,她估分490左右,但结果只有405分,连普通高中录取线(428分)都没上,更别说重点高中录取线(480分)。这对一心一意要考重点高中的维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维维就读学校的李副校长告诉记者,28日下午,全体初三毕业生到学校拿自己的中考成绩。维维考得不理想,但当时显得很平静。学校当时还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告诉他们要正确面对中考甚至挫折。维维的中考分数显然是发挥不好的结果。其实照她的平时成绩,即使上不了重点高中,上普通高中应该是绰绰有余。“我们再三告诉学生,没考好就不意味着从此就没有书读,其实他们可以报考职高。”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
维维的父母悲痛欲绝。据邻居介绍,维维的母亲已经哭不出来了,眼神空洞并且呆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向慈爱的父亲哭得快背过气,在太平间,他颤动的手扯开蒙在女儿头上的白布,不停地抚摸女儿惨白的脸。
维维的一个亲人告诉记者,维维性格内向,家里人怕她中考失败想不开,28日晚上父亲还专门和她聊天到深夜,开导她。结果悲剧还是发生了。 像维维这样因考试失意而走上绝路的,年年都有悲剧发生。就在维维自杀的半个月前,南京一初中女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如意而跳河自尽。2004年,浙江省金华一16岁女生中考落榜喝农药自杀。河北省中考第一天下午科目开考10分钟后,4名初中生因中考没考好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人民公园内集体投湖。类似的例子已经不是少数。这些血淋淋的现实悲剧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我们的下一代为何如此脆弱?
是性格悲剧 更是体制悲剧
维维的家人痛不欲生。(右二为维维的母亲)(天府早报图)
关于维维轻生的内在原因,很多人认为首先是性格悲剧:脆弱的心理素质在突如其来的挫折面前的全面崩溃。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它还是一种体制悲剧:中小学应试教育以高考为目标,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尺度,成为他们能否进一步深造的主要标准。去论坛说几句
据维维学校的老师介绍,维维性格很内向,班主任找她谈心,她都要脸红,她对自己定位较高,自尊心也较强。住在同一单元3楼的太婆叹息着说:听她妈说她小时候没考双百分,就要哭,这孩子太好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胡光伟教授认为,维维的悲剧说明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待加强,一旦面临挫折,就畏缩不前,甚至全面崩溃。这种性格悲剧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悲剧,它让人们看见了现行教育的缺陷环节:缺乏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责任教育。华西中学副校长李艳认为,中学生年龄小,身心发育尚不成熟,遇上突然袭击的挫折,容易走上极端,因此应该加强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
“但性格原因只是这些初中生走上绝路的因素之一,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体制原因。”四川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阎嘉教授说,高考以目前这种方式存在,就决定了现行中小学生教育必然是应试教育。目前的高考主要是以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依据,这种单一性的人才选拔方式对中小学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方向标作用,同时也起着不可小视的误导作用。其实,像维维这样平时较优秀的学生,不能因为一次考试的偶然失误,就把她排除在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之外。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机制应该更加科学合理。
阎嘉说,像维维轻生的悲剧前些年在高中毕业生群体屡见不鲜,但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初中毕业生群体中间,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这说明高考的负面效应并未得到缓解,反而有向中考蔓延的趋势。近年来国内高校年年扩招,就四川省而言,高考录取比率已经超过60%,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类似悲剧发生呢?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中考”预演“高考”惨烈
无独有偶,这是发生在南京市下关区二板桥一居民区的一幕惨剧——年仅17岁的高三学生周亮(化名)趁父母不注意时溜出家门,爬上隔壁居民楼的7楼跳楼身亡。
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现在的“中考”俨然就是“高考”的预演。像“高考”一样,“中考”录取时也有几个批次,省级及以上重点高中享有优先录取权,其次是普通高中和职高。录取标准基本上按一次性考试分数从高到低。
“中考”与“高考”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现在“中考”的激烈程度已不亚于“高考”。成都市学生家长张勇告诉记者,孩子要读重点高中,其难度比考重点大学还大。在成都市天府广场附近的一所重点高中的招生报名处,该校一名负责咨询的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面向全省招两个外地班共120人,报名日期尚未结束,就已有近2000人报考。
胡光伟说,“中考”与“高考”本质上都是应试教育。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应试教育始终阴魂不散,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愈演愈烈。比如,如果说以前考大学是一个中小学生奋斗的目标,近年来随着高校连连扩招,考大学相对容易,考好大学甚至重点、名牌大学就成为小孩子们奋斗的目标。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也从以前的升学率(包括本专科)变成现在所谓的“三本率”(只包括本科)。应试教育对孩子们造成的压力水涨船高,越来越大。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局长娄进认为,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素质教育实际上成为一句空话。在很多地方,素质教育最多进行到小学高年级,进入初中特别是高中,考试分数重新成为学校的生命、学生的主宰。问题症结在于现行教育评价机制有问题。平时搞素质教育,结果在考查验收时却搞应试教育那一套,无疑是对素质教育是一种严重打击甚至是戕害。这就是在高考现行僵化的评价机制下,为何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