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家迁徙,一个19岁大学生的艰难决定
在湘潭大学高耸的三道拱门前,杨怀保停止了脚步,那一刻,他开始忧虑了。果然,报到才开始,杨怀保就体会到了一个穷学生的尴尬。虽然学费可以缓交,但是自己带的1200块钱连交住宿费都不够,好在一个同乡校友把他带到自己的宿舍,暂时安顿。两天过后,宿舍管理员连大门都不让杨怀保进了,情急中,杨怀保给高中好友打了一个电话,好友借给他1000块钱,才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军训过后,当口袋里只剩下200块生活费的时候,以前曾经多次侵袭杨怀保的生存危机再次向他逼近。他试图想让家里想点办法,可还没等他开口,父亲给他反馈的消息更让他陷入巨大的担忧:妈妈身体不好,没有钱治疗,只能躺在床上;父亲的脚伤后遗症复发也没有钱买药;弟弟由于体质虚弱频频尿床,成绩急速下滑……这一个个消息给了杨怀保一个危险的信号:全家人陷入巨大的危机中了。而此时,一股莫名的力量也在杨怀保心里涌动:我要承担起拯救家庭命运的责任!
在电话中极力安慰了父亲,杨怀保陷入了思考:自己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还是一个学生,我可以做点什么呢?
接下来的时间里,杨怀保每天一下课就穿梭在校园里,寻找着可以赚到生活费的工作,但结果都让杨怀保失望了。
正在此时,校园里一个小角落的招聘启事让杨怀保看到了希望。谁知,当杨怀保交了20元报名费50元培训费后才发现,这是个骗局。那一刻,杨怀保坐在湘江边掉下了无助的眼泪。但是想到生病的妈妈、走路不方便的爸爸和可怜的弟弟,杨怀保抹干眼泪开始继续寻找。
有一天,学校勤工俭学部代一家槟榔公司招聘推销员,杨怀保立马去报了名,每卖一包槟榔可以赚2毛钱。杨怀保领取了20包槟榔,利用休息时间逐个宿舍去推销,不一会就卖完了。初尝成功的喜悦,让杨怀保多了份信心,他做得更加卖力,一个月下来,杨怀保一统计,居然赚了198.6元。后来,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杨怀保又做起了家教,这样,生活费解决了。
2004年春节,杨怀保回到了老家,但是家里却没有节日的气氛。现实告诉杨怀保,自己去上大学的这半年,家里的情况更糟糕了,看到父亲一头的白发、母亲憔悴的面容、弟弟清瘦的身体和对知识的渴望,杨怀保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着一种巨大的使命,他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把全家人接到湘潭去!
父母听了杨怀保的话,震惊过后马上摇头——天啦!到那边我们人生地不熟、没有地方住、你弟弟没有学上,你自己要读书、一家人要吃饭,这些问题怎么解决?父母的一席话,让杨怀保也陷入了沉思:这不是一个轻易的决定,这几乎是决定了我们一家人的存亡,我能这么做吗?我又靠什么保证父母和弟弟的幸福呢?
杨怀保尽量把问题说得简单些:“我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工作,可以给你们找一份轻松的工作,可以给弟弟找一所条件好的学校……”但是杨怀保的话没说完便再次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在他们看来,要是因为他们耽误了儿子的学业,那么整个家就完了。由于没有很大的说服理由,杨怀保的这个计划一开始就失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