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保与命运抗争的原动力是为了让贫病交加的父母能时时绽开微笑
这种兄弟朝夕相处的场景,在别的家庭可能理所当然,于杨怀保而言,却来得如此艰难。
对上初中的弟弟(左)而言,杨怀保更真切地扮演着慈父的角色。
今天的杨怀保,虽仍需负重前行,但心中燃烧的梦想和信念让他有勇气面对一切未知困难。
带着全家上大学,苦难中爱上助人的快乐
12岁起,他就开始为一家人操劳。大学四年,他有3年是带着家人坚强走过的。
在湘潭大学的校园里,这个出生于陕西勉县的男孩每天匆匆轮换着数种人生角色——学生、儿子、家长、大哥、慈父、工人……
殊为难得的是,在超负荷的生活重压下,他不但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还帮助和影响了周围上千名跟他一样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学子。近日,他以超过国家录取分数线50分的高分通过研究生考试,他的故事正以精神榜样的作用在湘潭大学这所美丽的校园流传……
父亲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不然,在这里你就无法生存了!”
“打打打,狠狠地打他们,把他们家的地翻了,把粮食搬了,把牛牵了,把桌子椅子都搬出来烧了……”那两个被打倒在地的,男人叫杨世林,女人叫陈祖琴,那是杨怀保的父亲母亲。70多岁的奶奶上前劝阻,为首的人扬手便把老人掀翻在地。在一旁看到这揪心一幕的杨怀保蜷缩在地上,流干泪水的双眼,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惊恐地发呆。
“那年,我才5岁,我亲眼看到父母无辜被打倒在地。那些人把粪泼在他们身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部都被洗劫,所有的家什被他们堆在一起,整整烧了三天三夜!”3月28日,刚刚考出高出全国研究生录取线50多分好成绩的湘潭大学商学院金融2班大四学生杨怀保,向记者回忆起那触目惊心的一幕时,脸上的肌肉在抽搐,声音在剧烈地颤抖。
晚上,浑身是伤的父亲把年幼的杨怀保叫到床前,摸着他的头,流着泪对他说:“孩子,你看咱们家被别人欺负成这样了,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不然,在这里你就无法生存了。”杨怀保使劲地点头。
“我的决心,就是在那一刻下定的。”这个懂事而坚强的孩子,在后来的成长岁月里,不管受到多大的委屈都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为了让渐渐长大的杨怀保少受欺负,父母决定送他去舅舅家继续上学。6岁的杨怀保开始了寄人篱下的求学生涯。
舅舅家里并不富裕,下午放学,懂事的杨怀保便给舅舅家放牛、除草、拾粪,农忙时,要深夜才可以休息。并不受欢迎的寄居生活,注定了杨怀保要遭受白眼和冷落。
一次,一位同情杨怀保的阿姨偷偷塞给他5元钱,他便把钱放在枕头下去干活,哪知回来便遭到舅舅的责骂,说他偷钱,并且告诉了杨怀保的父亲。父亲当着舅舅的面对他便是一顿狠打。等舅舅走了,父亲丢下条子,抱着儿子一起痛哭。其实,作为父亲的杨世林怎么不了解、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但是,为了让儿子能够住下来,老实巴交的父亲除了委屈儿子,没有任何办法。
直到弟弟杨哲出生,杨怀保才回到家里。不久,杨怀保考上初中,穷得没有油吃的家已经无法供他上学。那个酷暑,温度带来的煎熬远抵不上贫穷带来的痛楚。就在父母无计可施的时候,12岁的杨怀保决定给自己的人生来个突围。
他记起了远在西安工作的一个远房亲戚,于是,杨怀保给这个远房亲戚写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封求助信。信中,他表达了自己想读书的强烈愿望,希望亲戚帮他父母在西安联系工作。就是这封信,第一次让整个家庭看到了希望。不久,亲戚回信说已经帮他妈妈联系好了一份保姆的活。这样,家里的困境暂时得到了缓解。
但是一年后,母亲陈祖琴由于过于劳累,病倒在医院。时值家里农忙抢收,为了让妈妈得到照顾,杨怀保向爸爸立下“军令状”:一定想办法把小麦收回家。杨世林没有法子,只得同意了。走的那天,他叮嘱儿子:“家里的小麦一定要收回来,不然,接下来的一年一家人都得去讨饭吃。”
父亲走后,不到1.5米高的杨怀保带着4岁的弟弟向周围的邻居磕头求助,终于,一些同情这个苦难家庭的邻居感动了,答应帮他们的忙。那个7月,杨怀保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在照顾好弟弟的同时也让自家的小麦颗粒归仓了。当看到小麦安全堆放在家里的时候,杨怀保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他坚信:只要有决心,自己的人生中,不再有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一个月后,妈妈病愈了,但是丧失了做重活的能力,而由于治病,本来一贫如洗的家更是债台高筑。
一年后,15岁的杨怀保以优异的成绩被陕西省重点中学勉县一中录取。但是对于杨怀保来说,更大的磨难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