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确实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我非常庆幸自己抓住这个机遇,成为时代的幸运儿。”市第一中学总务处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李璧生回忆起1977年恢复高考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无限感慨。插队落户“偷偷”学名著
“假如没有恢复高考,或许我现在就是一名破产企业的下岗工人,此刻正在哪个角落摆着地摊。”李璧生由衷地说。
1968年,汕头组织1000多名知识青年分别到饶平和陆丰“上山下乡”,仅读了一年初一的李璧生被送到了饶平浮滨公社插队落户。也许是从小受到身为教师的双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在那个“知识不值钱”的年代,李璧生依然对时政非常关心,每天“紧盯”着公社里订阅的“二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保持着读书阅报的习惯。空闲时,偷偷学习一些优秀文艺读物。《三国演义》、《复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中外名著,也就是在那时“刻”进他的脑海。
经过整整7年的艰苦历练,李璧生终于获得了一个“半考半保送半推荐”的机会,前往市第二技工学校学车工。两年的技工学习生涯,又让他学到了不少数学的知识。高考前夜跑去看了场电影
李璧生清楚地记得,1977年10月中旬,他和几名同学一起被派到现在濠江区沃头一带参加围海,忽然听到广播说全国要恢复高考了!这喜人的消息让李璧生看到了生活的一种机遇,他决定凭自己的能力去试一试。
然而,报名以后李璧生才发现,原来参加高考的考生竟然有那么多。好在他当时已经是汕头汽车制造厂未转正的技术工,即使考不上,也是令人羡慕的国营企业工人,因此,他的心态非常轻松,在高考的前夜,还跑到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1977年12月10日至11日,经过1个多月短期复习的李璧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了五个科目的考试。没有期望自己能考上的李璧生依然正常地上下班,直到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晚上,他上完夜班回家,母亲告诉他,家里收到通知,他初考已经入围,就等着体检了。
李璧生被这突如其来的喜讯“炸”懵了。他心里高兴却又难以置信。这种心态延续到1978年3月上旬接到华南师院正式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才真切感受到,命运的转机已经把握在自己手中。他为此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当初的路子确实选对了”李璧生说,当时他已经二十五六岁,又是一名有固定岗位的国营技工,他的母亲希望他慎重考虑再做出是否读书的决定。然而,李璧生的态度十分坚决。他坚信这是改变自己命运,实现人生梦想的一次宝贵机缘,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学路”。
完成大学学业后的李璧生被分配到汕头第一中学工作,成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优秀中学教师。30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每每看到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走上心目中的高校,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李璧生总是欣慰地说,当初的路子确实选对了。
本报记者刘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