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础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30民工娃坐进公办中学课堂 大大改变行为习惯
来源:南京晨报      2005-9-22 7:48:00
 

  南京四中分校初二(5)班有点特殊,班上的30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都是民工子弟。2005年寒假期间,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和区教育主管部门停办了区内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民工学校后,把其中的30名学生“转移”到了四中分校。 
由于是中途转学,学校领导出于对学生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考虑,没有把这30名学生打散到各个班级。又一个新学期开学了,在新学校里生活了一学期,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借着民盟鼓楼区总支与该校签订针对初二(5)班的助学协议的机会,记者采访了这群孩子。

  同班同学年龄相差四五岁

  初二(5)班学生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年龄比其他班级学生的年龄大。初二年级的学生多是在1991年、1992年出生的,今年十三四岁;而初二(5)班的学生多是1990年、1991年出生的,年纪最大的快有17岁了。一个班级里,同学年纪相差四五岁的情况在其他学校是很难见到的。

  汪银林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他和弟弟汪宝林在一个班学习。哥哥银林不大说话,记者问的很多问题都是由弟弟来回答的:“我们是从湖北来的,小学一到三年级是在老家上的,父母在外打工,我们跟小姨住。四年级时到皖江希望小学,五年级时我们就到了河西民工子弟小学,还没有上满一个学期呢,又转到新星小学,一直读到小学毕业。”宝林说,由于学校办得不长、家庭住所的变化等原因,仅小学他们就在4个学校呆过。他们满了7周岁才上学,哥哥还因病休学一年,所以兄弟俩在一个年级。

  该班班主任袁老师介绍,这些孩子来自五湖四海,其中以苏北、安徽、湖北、江西居多。像汪银林兄弟一样,班上好多同学都有小学转过几次学的经历。他们告诉记者,每到一个学校都很不适应,同学们互相不认识,对老师也不熟悉。因为没有稳定的学习环境,班上除了汪银林兄弟外,还有两对学生是一家人。

  英语是最难跟上的一门课

  30名学生是初一下学期到四中分校的。为了便于教学,学校用初一上学期学生的期末考试卷给这些学生进行了摸底测试,测试结果让老师们“吓了一跳”:满分100分的试卷,孩子们的英语均分只有9分,数学均分只有36分,稍好一点的语文也只有43分。这样的基础让老师们担心,如果把这些孩子分到各个班级去,其他孩子难免会歧视他们,他们也可能跟不上其他班级的学习进度。学校于是给他们单独编班,配了最好的老师。

  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在上学期的全区统考中,他们的语文、数学均分都有60多分,外语均分则进步了40多分。“我们觉得外语最难学了。”好几个学生都这样说。他们进校后,英语老师是从ABC教起的,上课如果都用英语讲,学生听不懂,只能一半英语一半中文。“老师带着我们赶课,现在和别的班级还差一本书的内容。”陈同学说。

  听该校李宁贵校长说,有的学生刚来的时候,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一个学生光乘法口诀就背了一星期。班主任袁老师说,因为基础不好,这些孩子上课的时候反应比较慢,习惯于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常看到他们皱着眉头背书,如果老师授课很灵活,他们还适应不了。

  改变最大的是行为习惯

  陈玉环和弟弟陈玉飞是江西景德镇人,小学五年级时来到南京。他们说,四中分校的环境和原来的学校比,简直就是“天堂”:“我们以前只有语文、数学和英语课,其他什么也没有;现在的学校很漂亮,还能参加各种活动。”“这里的老师比原来学校的老师管我们管得多,很关心我们,用爱心教育我们。”他们觉得到了新学校,以后生活就有了希望。姐姐陈玉环说,以前的学校没有电脑,她特别羡慕其他学校的同学能用电脑画画,“来到这里后,电脑房里居然可以一人一台,当时我高兴得就想赶紧学会,放了学就给爷爷写信,告诉他我用上电脑了”。

  除了拥有和城市里孩子一样的学习环境、学习成绩提高外,让孩子们感觉自己改变最大的是行为习惯。汪宝林说,感觉自己文明礼貌变好了,以前见到老师从不叫“老师好”,现在感觉这样叫很自然。陈玉环以前见了班主任老师就会跑开,现在也不这样了。班主任袁老师说,以前同学们上课的坐姿很不规范,现在变得“规矩”多了。

  不少同学想上高中了

  由于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家庭条件不好等原因,这些孩子一进校多少有点自卑,缺乏自信。李校长认为,如果这些孩子在这里读书心理受到伤害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说,还不如留在老家。袁老师说,很多孩子不说话,和老师也不说,为了消除孩子们心理上的障碍,开始的时候,老师经常是用书信和他们交流,“即使是现在,一个学期过去了,还是有学生不怎么说话,班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课间还是不出教室门”。而同学们说,还是有点自卑,不认识别班的同学,出去也没什么意思。比较活泼的女生在其他班级也有好朋友,她们说自己在交往中并没感觉受到歧视。

  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可能觉得上高中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对于这些民工子弟来说,在来四中前,他们并没有这样的“奢望”。现在,来自安徽的应璐宏说:“我想在南京上高中,接受更好的教育,老家的条件没这么好。”据班主任介绍,经过一个学期的正规学习,不少成绩中上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目标,想在南京上高中成了一些同学的愿望。

  这些孩子的户口不在南京,如果要在南京上高中,可能要交一笔不小的费用。这些孩子的愿望能不能实现,李校长有些担心。他同时认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多的情况不可改变,目前,他们接受了上百个民工子女,要把这些孩子教好、不留遗憾,老师们感觉担子很重。他希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能接受这些民工子女。

 

■相关链接  
  • 30民工娃坐进公办中学课堂 大大改变行为习惯
  • 星巴克捐款500万美元支持中国教育
  • 教育储蓄免利息税新规十月施行
  • 以教育储蓄名义揽储可罚款三倍
  • 齐抓共管杜绝中小学乱收费
  • 陕西大学生到贫困农村从医从教5年减免助学贷款
  • 西宁市特困家庭大中专学生 可以享受城市低保
  • 小学生展示“行为规范艺术造型”
  • 明年考研网上报名报考信息准确填报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