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小学乱收费始终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急需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各级各部门对此非常重视,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物价部门每年也针对中小学收费问题进行了多次专项监督检查,虽然乱收费问题得到一定的遏制,但仍然没有走出年年治理,年年反弹的怪圈。 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现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和建议如下:
乱收费存在的原因
1、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这是导致中小学乱收费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教育投入一直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很多地方教师工资得不到保障。在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工资长期被拖欠的情况下,利用教育的垄断地位乱收费实属一种无奈的选择。
2、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供求不平衡,是教育乱收费的重要原因。
教育体制改革滞后,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别过大。
3、学校的发展盲目追求大规模、快速度,是中小学校乱收费的又一原因。
有的学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造成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跟不上等困难。有的学校领导片面地贪大求洋,于是脱离实际,不顾学校自身的承受能力,大量贷款盖高档学生公寓、教学楼,学校的收费也就水涨船高。
4、一些收费项目模糊,收费公示制度不完善,使学校乱收费得以暗箱操作。
许多学校在办学经费困难并且向财政争取不到钱时,就想尽办法在杂费的口子上做文章。另外,学校还在学生的代办费中擅自加入一些不合理的支出,给学生家长增加经济负担。
5、监督不力,有关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对乱收费行为处理不严,客观上纵容了中小学乱收费行为。
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十分普遍,而物价部门自身人力有限,加上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协调不够,对乱收费行为很难进行及时有效监督,造成空挡和漏洞。对群众举报通过检查属实的乱收费行为,处理时失之以宽、失之以松、失之于软,很难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
6、政府和教育部门法制观念单薄,对学校乱收费严重性认识不足。
乱收费行为亟待彻底整治
中小学乱收费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治理。要彻底杜绝中小学乱收费,必须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1、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是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的根本之策。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给学校乱收费造成了客观上的原因。我们在思考治理学校乱收费问题的同时要考虑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
2、优化教育资源,均衡学校发展。
师资和生源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可缓解择校的矛盾。政府应加教育投入,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3、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控制中小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避免学校发展的盲目性。
地方政府有责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投入计划,将其列入预算,以避免学校盲目扩大规模带来的资金不足。同时,还应该放开思路,鼓励民间资本和“第三部门”力量介入,兴办民办学校。
4、分类确立合理的收费标准,实行收费公示制度。
根据国家经济的状况和国民收入水平分地区、分类别确立收费标准,并严格执行标准,加快“一费制”的实施,进一步治理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种乱收费现象。全面接受群众与各方面的监督。
5、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加大查处力度。
切实建立健全对教育收费的监督机制,广泛开展职能部门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监督和社会群众举报监督等,不仅从经济上进行从重查处,还要从组织纪律上从严查处。同时,对有乱收费现象的学校坚决予以曝光。
6、标本兼治,使教育收费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一方面应切实贯彻《教育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以提供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应保证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改革措施得以落实,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制度和监督机制,使教育收费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规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