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残障儿童“零拒绝”背后的教育智慧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07-5-6 10:12:00
 

   804名重度残障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 残障学生高校随班就读成效显著

 

上海特教:“零拒绝”背后的教育智慧

 

  2007年春,特殊教育给上海市民带来了阵阵心灵的冲击。


  804名重度残障适龄儿童“一个不少”地全部接受了义务教育,实现了上海义务教育的“全覆盖”;上海首创的残障学生在普通高校的随班就读取得了显著成效。上海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力争做到“零拒绝”的做法已经深入人心。


  日前,上海特殊教育工作座谈会再次给与会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计划,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教师中90%拥有科研课题”……特教园地中朴实的实践,让人们感叹:只占基础教育很小比重的特殊教育,正创造着令普通教育“汗颜”的可贵示范。


  教学:因材施教无所不在


  与普通学校相比,特教学校没有强大的“升学压力”,学生们只要能够学得一定的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甚至只要能够自食其力就“成功了”。但是,在上海的特教学校,记者看到的却是:老师们不断往自己身上“加压”,费尽脑筋地为学生们制订着完全个性化的成长方案。卢湾区辅读学校校长何金娣的话很有代表性:“一个孩子的成长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命运,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这个责任很重很重。”


  因材施教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卢湾区辅读学校一个仅有9名学生的班级,每人拥有一张课程表和一套“量身定做”的教学方案,学校从学前班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班、脑瘫训练班、职业技术培训班,一应俱全。针对学生们智力发展程度和残疾种类的不同,学校设计了两大类、6种课程表。除了基础型课程表外,个别化辅导课程表中包括了重度多重残疾学生课程表、个别化训练课程表、自闭症学生课程表等。


  而在闵行区启智学校,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有固定教师一对一授课,进行恢复训练。对那些瘫痪在床不能到校上课的学生,闸北区启慧学校还派老师到学生家里上课。针对孩子们智障类型的不同,辅读学校也大多编写了个性化教材。


  随之而来的成效同样超出了人们的“期待”。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卢湾区辅读学校70%的轻度智障学生都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杨浦区扬帆学校、闸北区启慧学校的不少孩子还在特奥会上夺得金牌。


  教师:科研引领教学是工作常态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并非“精英荟萃”的特教学校,所“产出”的科研成果数量却令人惊讶。以卢湾区辅读学校为例,其90%以上的教师至少参与过市级课题子课题的研究,用科研来引领教学已经成为了上海特教学校的“常态”。


  “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就像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闵行区启智学校校长石筱菁这样形容特殊教育曾经面临的窘况。“只有科研才能带动教学水平的提升”,是特教学校重视科研的最初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卢湾区辅读学校就在“生存教育”的课题带动下,完成了20多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撰写案例报告400余个,发表论文和教育教学案例报告50余篇,并且自编中度弱智教育校本教材72册,发行了8万多册,惠及全国250多所特教学校,并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科研捆绑教学同步前进形成了良性循环。”何金娣告诉记者。但真正让教师们在非常辛苦的工作状态,且并不优越的工作环境中积极投身教学研究的深层动力是自主性的激发,“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他们不仅只是个单纯的实践者,还可以成为一个创造者。”


  为了加强科研的针对性,卢湾区辅读学校的教师们不断创新思路,在区内的每个社区都设立了相应的联络员,而联络员又都纳入了学校的科研课题组中,实现了学校和社会的双向互动。


  师德:文化才是让爱升华的土壤


  与普通学校的教师相比,特教教师责任更大,要求更高。作为特教教师,他们享受不到学子成栋梁、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他们最大的教育硕果,就是看到一个智残学生能够自食其力。但是他们却几十年如一日付出着堪比母爱的崇高师爱,靠的是什么?仅仅是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吗?


  “学校文化才是让爱升华的土壤。”何金娣认为,特教学校的教育环境在潜意识中蕴含了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那就是包容和重视差异。“我们要教师对学生如此,首先就要对教师如此”。


  “包容,尊重差异”的学校文化让师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焕发。何金娣告诉记者,她曾向对自己发脾气、提意见的教师主动认错,因为“尊重差异,才能将差异变成优势”,她替这名教师创造机会,让他发挥特长,最终这位教师不仅成为了学校的骨干,更依靠自己的实力成为了市级学科的中心组组长。


  学校的林老师教学水平一般,但对信息技术痴迷,何金娣顶着反对的“声浪”,毫不犹豫地将学校新建的价值40万元的多感官训练室交给了她,结果林老师不负众望,成为了多感官训练的行家里手,令人刮目相看。


  卢湾区辅读学校的胡媦嫕老师说,特教学校的工作非常辛苦,几乎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便时时刻刻和这群特殊的孩子在一起。“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不跳槽?我的回答是这里有我的舞台,有许多关爱我的人,更重要的是领导和前辈们始终默默站在我的身旁和身后,在推着我前行。”(本报记者 计琳)

■相关链接  
  • 用教育照亮农民工子女的人生
  • "人格教育应成为商学院的独特配方"
  • 全球创业管理MBA 商学教育的突围
  • 识字多成绩怎还差?五一心理教育咨询会给答案
  • 博导缴费招生:精英教育市场化和行政化
  • 教育部要求加快中职网上录取工作
  • 石家庄五一期间多所学校补课 家长表示不堪忍受
  • 学校教材印低俗顺口溜 一年级女童问什么叫色狼
  • 孩子,让我来帮助你——记中江县兴隆学校“幸福留守”关爱活动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