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楚天金报)(记者 赵莉 通讯员 吴金安 瞿双清)2004年7月,家住在武汉植物园附近的高一学生全欣,偶然看到植物园门口有一株奇怪的植物:不高的植株上有许多枯枝,枝头有白色的绒毛和稀疏的浅黄色小花。“这是什么花?”这名从小对植物耳濡目染、自认为见多识广的小妮子犯了难。
向人求教后,全欣知道了这种植物学名叫“疏花水柏枝”,是三峡库区特有的珍贵
植物,属濒危物种。在得知疏花水柏枝只能移植,而无法用种子在武汉培植后,全欣开始盘算:研究并营造物种生存的条件,让种子在神州大地上处处生根发芽。
为了研究,全欣大量查阅资料,主动向植物园的专家江明喜博士求教,全欣的决心打动了植物园的工作人员,植物园破例允许她进入实验室观摩并实施了数十次实验。
一年半以后,全欣拿出了研究报告《疏花水柏枝为什么只分布在长江三峡河谷地区———种子命运的模拟研究》,发现了这一濒危物种种子在水中漂浮生存的时间,以及种子着陆发芽最适宜的环境。据介绍,今年1月份,全欣将赴京参加国际学科工程大奖赛中国区的选拔。
全欣是省实验中学高一(13)班的学生。前日,记者见到了还是一脸稚气的她。“搞研究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吃苦头的。”全欣说,有时想了一个星期的构思,却由于一点纰漏,最终被全盘推翻,“这种滋味最难受了。”全欣说,力求思维缜密严谨是她这次研究最大的收获,这也是她在上百次的思考、数十次的实验后逐渐养成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