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道德协议书”不能强制愿望道德
来源:     作者:红网     2005-12-24 6:59:00
 

  苏州科技学院为获得各项奖学金、助学金的学生拟订了一份“道德协议书”,内容包括:承诺在获奖期间,通过义务劳动来回报学校关心,为同学服务;以及,在毕业工作后三年内要向母校帮困助学的“爱心基金”捐助不少于500元,用以资助其他在校贫困大学生等。学校的连带做法,引起了学生们的争议。(12月22日《江南时报》)

  单从表面上看,“道德协议书”像是道德的催化剂,通过它的有力约束和详细规定,学生会主动地放弃私念,学会对他人的感恩与对社会的担当。但是,考虑到“道德协议书”的强制性,我们必须看到其中隐藏的悖论。这就是,协议书的强制性与愿望道德的自愿性之间的矛盾。因为,“道德协议书”只能规定位于道德下限的义务道德,而不能强制位于道德上限的愿望道德。愿望道德的实现只能依赖于引导。

  而对于那些获奖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没有劳动或捐款的义务。他们之所以获得奖学金,是因为成绩出色且符合获奖的条件;他们之所以获得助学金,是因为贫穷的生活需要得到学校的帮助。此时,获得奖学金和助学金是他们的权利,与这种权利相对的义务只是学好知识,而非崇高的义务劳动和捐款助学。相应地,对于获奖学生来说,他们的义务道德只是学好知识的勤奋,学校没有权力规定他们必须做一个践行愿望道德的高尚者。

  但违背常理的是,学校把愿望道德作为了强制的对象。这种善意地冲动将对学生的利益和道德的纯粹造成侵害。首先,学生将被挂上道德的烤架。本来,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只是学生的权力,如果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义务劳动和捐款助学,都可以被接受和理解;但如今,在“道德协议书”的强制下,他们就必须答应做一个高尚的人,否则就会被评价为不道德者或失去应有的奖励。这种不近人情的压力无疑将束缚学生的手脚,侵犯学生的正当利益。

  其次,道德将被置于虚化的危险。用强力促使道德发展,其结果可能不是道德的进步,而是道德的泛化和虚化,其最终促成的是伪道德的流行。比如,在“道德协议书”的威慑下,一些本来不自愿的学生,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受损最小化,他们将委曲求全,服从协议的安排,做一个“知恩图报”者。但事实上,在他们的内心中,感恩的意识和社会的责任并没有得到培养;相反,弄虚作假,游戏道德的心思却得到了激励。这个时候,“道德协议书”岂不成了“反道德协议书”?

  让学生做一个崇高的人,这是所有人的愿望。但这个愿望的实现,只能寄托于和风细雨的引导,而不是拔苗助长的协议。在现实生活中,衡量道德高低的标准,不光看其表现是否高调,更要看其本质是否真实。惟有真实的道德,才可能是崇高的道德。而强制愿望道德的“道德协议书”,恰恰是在扼杀真实。

 

■相关链接  
  • “道德协议书”不能强制愿望道德
  • 贫困大学生获奖学金 被老师“宰”一半?
  • 新教室用一年就裂缝 学生无奈进“灶房”
  • 名牌不是成年人的专利 学生追求名牌风气渐盛
  • 职业教育不如人意 工人得重新培训?
  • 公交车“抢滩”高校校园 山东科大昨首开先河
  • 安徽一高校12名教师为评副教授“疯狂”造假
  • 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双选会昨举行
  • 苏州诞生轮滑运动学校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