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贫困大学生获奖学金 被老师“宰”一半?
来源:重庆晚报     2005-12-24 7:02:00
 

  沙区某高校贫困生获得8000元奖学金,一分没拿到,倒欠下2000元“债”。知情者透露是“老师宰了一半”;同学网上发帖鸣冤,总算将“债务”勾销……

  本月初以来,在校贫困生李文(化名)为奖学金经历了一场莫名烦恼——

  得奖八千元

  李文,河南开封人,哥哥当兵,自己与读高三妹妹靠做小买卖父母供养。因家庭贫困,她申请了两年、共6000元助学贷款。

  记者前晚来到李文宿舍,床铺简洁,床头一本英语字典破旧卷边。
 
 
 
她身上薄袄袖子明显短一截,手冻得发红。

  上半年,某企业资助的奖学金遴选在全校展开。李说:“这个奖竞争激烈,辅导员说我有全国英语竞赛获奖证,希望很大。”抱着试一试心态,提交参评资料。本月初,李文得知,她获得一等奖,奖金8000元。

  捐款四千元

  对这巨款,李文预想首先把6000元助学贷款还掉。

  但她也同时想到有条不成文“规定”:获得大额奖学金的,都要捐出一部分……有女生去年得过8000元奖学金,李文详细询问后得知,捐了4000元。于是,三天后,李文也向老师表示“捐款4000元”意愿。

  面对记者,她承认,作决定时“是比较难过,毕竟这钱是靠自己努力挣的”。而助学贷款还了4000,剩下部分则通过再挣奖学金、勤工俭学偿还。

  然而,李到银行取钱发现:打到自己账上的8000元,已被银行直接划走6000元,冲抵助学贷款。回学校,为履行自己捐款4000元的承诺,她把2000元全交出,还欠2000元。因李这学期还得了丙等综合奖学金(每月100元),据说是负责征收管理助学金捐款的学生干部决定,每月用这笔钱抵扣,并一次性扣了300元。

  李对此曾有过“不公平”念头,性格内向的她,却始终没对“捐”款提出异议。

  欠债两千元

  一获悉内情的同学站了出来,在学该BBS上发帖——《这8000元你敢要吗?》,质疑如此“劫富济贫”作法;有学生直接向本报反映此事。随后,跟帖近千,许多学生包括老师在网上发表意见。

  这时,年级辅导员找到李文了解真实情况。19日晚,辅导员再次来电:认为这种作法欠妥。并告知,已捐的2000元,本人可重新表态,捐1000元、500元甚至不捐都可;已扣的300元悉数退还。李表示:捐款交都交了,就不再要回来了,“免得给老师同学再添麻烦”。

  对于家人,李在获奖后打了个电话回家,告诉父母自己得了奖学金,把贷款还了,而对金额、过程只字未提。

  校园大争论

  引出这场风波的是学校BBS上《这8000元你敢要吗?》的发帖人,自称是李文的同学。他认为如此“捐赠”,自愿成变相强迫,使奖学金变了味。

  近千名跟帖中,围绕“奖学金是否应该再分配”、“捐款应自愿还是强迫”有正反两种意见——

  反方认为,学生得奖学金,是刻苦学习的结果,是对努力和汗水的肯定,如何使用应由本人决定,凭什么无条件捐出?假如家庭贫穷的同学得奖,是对家庭负担的减轻,即使要捐出部分精神可取,但不能为“捐”而“捐”,成了生活和精神上负担,否则就是从贫困生身上“揩油”。

  正方认为,学校里还有很多贫困同学需帮助,合理调剂,让大额奖学金得到更合理运用是件好事,加之年级平常搞活动、奖励刺激都需经费,这钱不会从天上会掉下来,只有靠多方筹集。定规矩时大家都知道,当时为何无人抗议?

  不过众人都承认:得了巨奖反背上债务,确实匪夷所思。

  采访中,有同学私下透露:这次奖学金名单揭晓后,有老师找李文就其使用一事进行“沟通”。至于“宰”一半“规矩”,在学院2003级的确存在。

  辅导员说法

  李文是贫困生。学院“学务公开栏”里,贴着2003级贫困学生补助名单,18名同学享受了60元—500元不等的补助。李文名字赫然在目,金额200元。时间今年9月21日。

  对这场风波,年级辅导员陈老师在BBS上发帖及后来给记者的解释,有两个版本。

  版本一:“这是年级的规定”。12月13日下午5点,陈以“shaojibi”为名,发表了自己的7点解释:要求获奖同学捐款,是他任辅导员的某系2003级规定,未向学院和学工部请示。具体标准是:国家奖学金捐3/4现金,某企业奖学金捐1/2……

  理由是:大额奖学金名额少,年级贫困生多,成绩又在伯仲之间,拿出部分奖励其他贫困同学,既补助他们学习与生活,也体现国家奖学金对困难学生的关怀。

  帖子透露,这也是部分同学的建议,曾征集个人、宿舍和班级意见,大多数同意……最后,陈流露对得奖反向年级交钱的“头疼和无奈”,“但没规矩不成方圆,规定制定了不执行,就会对别的同学构成新的不公。”

  版本二:“从没这样规定”。面对记者,陈说法是:学生捐赠全凭自愿,学院和年级没任何规定要求大家捐多少。至于“得了大奖须捐一半”说法,可能是自己在年级大会上对原来捐款同学提出表扬,因而在同学脑海中形成了“惯性思维”。

  李文这次捐出4000元,陈否认事前找她谈过话:“我理解为她是自愿的,还在电话里表扬她。”随后,通知班干部,对李综合奖学金实行月月扣除。

  网上帖子质疑,陈遂感觉“这样不妥”,多次找李谈话了解本人想法,及时亡羊补牢纠正作法。他承认自己工作“疏忽”,没考虑获奖同学个体差异(上次捐款学生没助学贷款),引发这场风波。

  学院不知情

  这个系所在学院几位领导,对该系2003级这种作法不知情。他们说:“对于各类奖学金,无论学校或者学院,评选和发放都是严格按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学校和学院都没对奖学金用途制定任何规定,更不会强制要求捐赠。就是学生搞活动,也拨有专项经费。

  按陈老师网上帖子之说,国家奖学金用来补助贫困,企业奖学金作为学术奖励,年级活动则由学院学生活动经费支持……并列出了该年级对贫困、创新、优秀生发放的10余项补助与奖励,每项涉及10人左右。李文也曾获得过同学捐款资助。

  然而,获得奖学金遭倒扣钱的远不止李文一人。奖学金风波的跟帖里,列举了3名获奖同学(都申领助学贷款)的“遭遇”:年级还有两名获奖者因有贷款而出现获奖学金后未得到一分钱,反而向年级交钱的情况(冲抵贷款),一位应交3000元,一位应交2200元,征求本人同意,本学期从综合奖学金里扣,一位每月扣150元,一位扣100元,目前已执行两个月……

  陈老师网上公布的账单显示,“该系2003级学术创新奖励基金”,来源资金共8000元,已发补助4980元,未收奖金1700元,目前余额总计1320元。

■相关链接  
  • 贫困大学生获奖学金 被老师“宰”一半?
  • 新教室用一年就裂缝 学生无奈进“灶房”
  • 名牌不是成年人的专利 学生追求名牌风气渐盛
  • 职业教育不如人意 工人得重新培训?
  • 公交车“抢滩”高校校园 山东科大昨首开先河
  • 安徽一高校12名教师为评副教授“疯狂”造假
  • 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双选会昨举行
  • 苏州诞生轮滑运动学校
  • 学校“收书”是否侵权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