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安徽一高校12名教师为评副教授“疯狂”造假
来源:解放日报网     2005-12-24 7:10:00
 

   在前不久进行的2005年度安徽省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评委会发现亳州师范专科学校教师申报材料有论文造假嫌疑。经核查,这所学校自2003年至2005年三年共有12名教师为评副教授,通过中间人花钱买论文造假。

  其中03年、04年分别有三名教师的论文通过中间人“加塞替换”“发表”在伪造的杂志上。今年,6位教师申报副教授的论文中有15篇一字不差地剽窃了他人成果。学术造假人数之多,性质之严重,影响之恶劣全国鲜见。

  花钱买论文试图蒙混过关

  据安徽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吴金辉介绍,今年全省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评委会对每份申报材料都进行了认真评审。审查中,历史、教育学科组评审专家对亳州师专教师申报材料中的一篇论文产生了怀疑,通过上网检索等方式几经查询证实是假的。随后,其他学科组发现,这所学校的方某某等6名教师申报副教授的材料中有15篇论文彻头彻尾盗用了他人成果。

  其造假手段雷同,都是将国内正规出版的学术期刊上某篇论文页面撕掉,把原作者的名字换成需要的名字重新印刷成看似相同的页面,再把刊物重新制作、装帧。评审组成员拿到这样经过一番精心“改头换面”的期刊后,稍不留神,就会“上当”。

  事情发生后,安徽省教育厅派出调查组前往亳州师专调查,有了更为惊人的发现:2003年,这所学校3名教师为申报副教授,往某些期刊寄去版面费和自己写的文章,但发出来的文章不是自己的,他们不但没有声张,反而在申报时使用了这些假论文,并顺利通过评审。2004年,又有3名教师效仿并通过。今年的6名教师更大胆,写都不写,就直接花钱从制假者手中买现成的论文。

  吴金辉说:“12名教师中有8人是党员,5人是学校中层干部,他们的行为影响恶劣。如果今年没有被发现,今后这所学校肯定还会出现类似情况。”

  另一所高校里的论文贩子是造假源头

  据调查,亳州师专的假论文绝大部分是从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工作人员聂继红那里买的,每篇假论文以1500元至2000元左右的价格成交。经过聂继红的“改头换面”,浙江大学张丽华发表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秦观赋论与诗词创作》变成了代某某的“作品”,临沂师范学院李红婷发表在《临沂师范学院学报》的《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价值取向》成了方某某的“文章”,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据调查组了解,2005年9月前,聂继红在中国煤炭教育学会、东部教育网络煤炭科学院信息所办的《教育教学研究》杂志社兼副主编期间,亳州师专教师张某某因投稿和他有了接触,为评副教授,曾经寄出3000元钱给聂继红,聂伪造了三篇论文,分别“登”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和《徐州师范大学学报》上。张某某后来向同事介绍了这个买论文的渠道。

  吴金辉告诉记者,亳州师专调查组赴中国矿大调查取证时,中国矿大校方已对聂继红卖论文事件引起重视。同时,调查组建议亳州师专整理有关材料,向公安部门汇报,追究聂继红的法律责任。

  让造假之风远离高校

  今年申报副高被查处的教师王某说,自己曾经向20多家单位投稿,都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另外现在期刊、学报社收版面费是很正常的事,少则300、400元,多则千元以上,即使是质量较好的论文也得掏钱刊登。还有一个教学骨干说,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写论文,更别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了。而职称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收入,不评不行,只好怀着侥幸心理买论文。

  有教师提议不要把论文作为必要的职称条件,建议评审组专家以教学水平为重,采取听教师上课,让学生评价教师等办法进行评审。

  据省教育厅负责人介绍,除亳州师专外,安徽省教育厅近年来还查出皖南医学院、池州师范学院的两位副教授把别人发表的文章换上自己的名字发表,滁州电大一位副教授把一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公开发表等。2000年前每年发现的造假、掺水者一般只有两三例,而近几年来有增多趋势。

  参与此次评审工作的中国科技大学胡河宁教授说,作为教师,教学是第一位的,但对于高校教师,一定要有科研项目和成果,教学任务重、论文难发确实是现在高校教师面临的难题,但这绝不能成为买假论文作弊、进行学术造假的理由。亳州师专12名教师为了职称“饥不择食”,严重伤害了学术道德,玷污了高校这块学术圣地。

  把学术造假比作“癌症”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建议建立评委责任追究制,避免有人做顺水人情、敷衍塞责。对于评职称、报荣誉的要件之一--论文,要增设答辩程序,杜绝滥竽充数。

■相关链接  
  • 安徽一高校12名教师为评副教授“疯狂”造假
  • 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双选会昨举行
  • 苏州诞生轮滑运动学校
  • 学校“收书”是否侵权
  • 德国的语言以及留学德国签证的一些解释
  • 提醒:圣诞节美驻华使馆三天不办理签证
  • 在法留学人员总数逾2万今年回国达1736人
  • 美大学:准哪种学生受欢迎学存在的教学问题
  • 文化受捧费用低有奖学金 06市场将掀韩国热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