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是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今年又适逢普法教育20周年。为此,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普法办联合组织了法制宣传教育20周年纪念周活动。昨天,就今后普法过程中将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努力方向,记者专访了市依普办负责人。
问:今后的普法过程中,将采取怎样的方式以便让民众更大程度地参与进来,发挥民众的作用?
答:要以人为本,创造三个新“贴近”。其一,从单一对事的贴近转向对人的贴近,让市民从被动地学习法律条文、法律知识向主动寻求维权途径、了解诉讼成本、掌握诉讼时效及享受法治环境等多层次需求转变。其二,从单向贴近转为双向贴近。要采取民主讨论、平等交流和互相沟通的方法,吸引群众共同参与。通过不断壮大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形成彼此贴近的合力。其三,从“无形”贴近转向“有形”贴近,使“虚功”成为“实做”,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将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满足市民对建设法制城市的需求;将普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满足优化发展环境的需求。
以人为本的普法更应注重法制宣传工作的人文性。要以文化为载体,把普法过程当作文化与人性有机结合的过程。以民主法治建设为载体,促进社会管理各项事务的民主性、公开性和透明性。以现代信息传媒为载体,善于将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类宣传中,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面,增加受众群体。我市已在这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如普法网络、市民学法大讲堂、杨乃武和小白菜奇案展示馆、普法文艺作品、普法扑克等,今后还将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
问:目前的普法过程中,常常碰到的困难是什么?怎样才能较有效地克服?
答:一是依普工作发展不平衡,各地、各部门存在差距。今后将采取以下措施:1、逐步将依普工作列入政府部分年度考核内容。2、加强领导,进一步树立“全民普法”和“大普法”理念,提高依普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二是法治氛围还不够浓厚。今后将争取:1、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2、逐步在入城口、公园等城市窗口位置和公共场所,设置醒目的法制宣传公益广告,以直观的视觉效果,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三是法制宣传教育尚存在薄弱环节,对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1、今后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把法制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计划,尤其对职业高中和初中段的学生(在校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初中和职高),更要加大教育力度;2、要进一步健全法制副校长制度;3、要整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基地、场所等资源,加快青少年学生校内外法制教育基地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