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发展中国家中具有领导地位,倡导教育公平与重视农村和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培养技能人才建设新农村等“中国经验”值得赞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彼得·史密斯
在上月底北京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彼得·史密斯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了他对中国教育的认识。
彼得·史密斯关注中国的教育,曾经读过介绍中国教育的有关书籍,这次到中国又切身感受了中国教育的一些成绩。他说,中国学生就有3.2亿,学校总数68万所,虽然中国正在举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但是,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普及义务教育,尤其关注农村和贫困家庭孩子的受教育权利,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在扫除成人文盲、普及初等教育以及消除男女受教育之间的差别等方面,中国不但向世界作了公开的承诺,要加大投资、重点支持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而且制订了比较详细的计划,计划非常重要,没有计划就谈不上成功。无论是哪一级哪一类的教育,无论是综合素质培养还是职业技能塑造,其根本前提是要能够进学校。中国已经在按步骤实践自己的承诺,这其中引人注意的是,确保学生上得起学、正常入学,然后尽力让他们在学校留下来、不辍学,再帮助他们顺利毕业。中国兑现教育方面的承诺也许需要多年的努力,但在困难面前努力做就十分值得赞赏。中国的教育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9个人口大国中具有领导地位和榜样作用。
彼得·史密斯在美国家乡小镇的第一份工作是如何提高农村的吸引力,让农村留住人,因此他比较关注农村问题和农村教育。当记者请他就中国农村教育提建议时,他笑着说,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许多事情都十分复杂,显然不敢提什么建议。他认为,教育本身不应该受传统的束缚,哪方面需要发展和突破,就应该勇于去干。在创新方面中国尽力了,比如,由于西部和一些农村地区缺乏教师和优质教育资源,中国就发展远程教育,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进行弥补。农村教育不仅是扫盲,更重要的是帮助那里的成年人掌握一定的技能。中国重点建设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做法,已经创造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彼得·史密斯说,教育是经济社会进步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与桥梁,在这点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有共识。中国通过发展农村的教育来使农村焕发生机和活力,中国的态度是坦诚的,就是正视城乡和东西部差距,在问题面前想办法、订计划,缩小不同地区的教育差别,来促使其经济、教育和社会的成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