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实行订单培养
邓老师认为,职业教育光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念书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要保证一半的时间学习实际操作技能,而学校能否提供相应的设备就至关重要。邓老师还建议更多有实力的企业与职校、技校联手实施“订单培养”,投入部分资金以委培的形式招生,让学生可以尽早确定就业方向,成为企业适销对路的专门人才;同时企业还可以对贫困地区学生进行扶持,例如学生入学后先交一学期学费,其余学费由企业代垫,待学生到企业就业后,再从工资里逐月偿还学费。邓老师认为,这种做法对企业来说受益颇多,更重要的是能吸引一部分家境贫困却品学兼优的学生,优化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
困惑二:
课程怎么改?要适合学生的特点
“都说职校学生差,但他们其实是学习基础差,差在对知识的获取能力上,并不等于他们不会做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校老师告诉记者,职业教育要发展,除了生源状况外,最大的问题是改变当前的教学课程设置。因为来念职校的学生,本身就对学科知识没有太多兴趣,如果老师仍然在这方面强迫学生接受,像普高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认真掌握学科知识,只会适得其反。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也许职校学生不能理解三角定理,但他对电焊感兴趣,那就让他先动手学习电焊技能,从实践中掌握焊接的原理,认识到自己在知识方面的欠缺,这时候再回头来学习一些定理概念,更能进一步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
困惑三:
生源质量差怎么办?多重视孩子非智能的因素
一职业中专学校吴校长认为,如今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来调节普高教育和中职教育的比例,恰恰是尊重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尊重了每个孩子智能发展的多样性,否则人人成为大学生,人人都是高精尖人才,那这个社会将是非常可怕和不正常的。
都说职校生源质量差,但生源质量的背后,恰恰反映出每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法正视孩子自身的智能现状,一味要求孩子上高中,考大学,而采取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学教师由于升学压力,除对学习智力发展较好的学生关注外,无暇关注其他学生的其他智能的发掘与引导,甚至由于老师对他们的不重视,使这部分学生在自我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