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通过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等措施为职业教育发展改薄助困,从2004年到2007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重点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6000万元职教助学金,大力帮扶家庭经济贫困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接受并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学业,努力为全省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江苏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江苏意识到职教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薄弱环节。2003年,教育部、财政部提出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江苏抓住机遇,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推进这项工作。一是认真组织申报参加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有49所职业院校参与了教育部等部委组织的数控、汽车、计算机、护理、建筑5个大类专业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有6所职业院校被确定为财政重点支持的第一批实训基地项目学校。二是加快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2004年至2007年,主要围绕数控技术应用等十大技能型人才紧缺专业领域,采用省级财政资金引导、地方财政配套、社会资金参与的方式,重点建设50个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0个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三是各市县利用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投入建设一批地方职业实训基地。
据统计,6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实际接受国家拨款1750万元,省、市、县地方财政配套3050万元,学校自筹1915万元,社会企业捐(援)助900多万元,现已拥有超过7615万元的设备总资产,是建设前的两倍多。一大批与生产技术同步、适用教学的先进实训设备“走进”职业院校,奠定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坚实基础。江苏在认真做好国家规划建设实训基地的经费配套的同时,还加大省级财政专项支持,规划2004年至2007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4年共4亿元,重点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其中,每个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级投入400万元,地方和主管部门按1:1比例安排配套经费;每个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省级投入100万至150万元,全省各地根据经济条件确定不同比例的地方财政配套。
为了推进职教的改革发展,江苏还采取了有力措施,积极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努力实现帮助一个贫困学生完成职业技术教育学业,掌握一门技术并引导就业,最终达到带领一个家庭脱贫致富的目标。在2004年的基础上,今年省财政继续增加了职业教育助学金,资助对象包括苏北及苏中8个省辖市37个县(市、区)171所中等职业学校共1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入学新生,目前,接受资助的在校生已达2万人,资助对象可连续三年每年获得省职业教育助学金2000元。到2006年,每年用于发放职业教育助学金的总金额将达到6000万元。
今年江苏省的职业教育助学金将通过发放职教助学证的形式进行资助。各初中要根据相关要求积极动员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省规定的实施学校,各学校要按规定对申请职教助学金的学生进行调查、审核和评定,并将拟资助对象名单在校内及学生所在村公示一周。职业教育助学证由省统一印制并发放至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实施学校要对资助对象以及所持助学证、《申请表》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资助对象才可使用助学证冲抵学费及其他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