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时,刹车片要承受巨大的摩擦力和上千度的高温,如果承受不住考验,就会机毁人亡。因此,对于制造刹车片的材料要求极高。由于我国不掌握这种材料的制备技术,每年国家为进口要花费数十亿元的外汇。面对这种状况,身为材料科学家的黄伯云身感痛心。
难道我们就不能生产出自己的刹车片?难道我们就永远要依赖进口?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黄伯云毅然把自己的科研目标锁定在“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这块世界材料领域的“硬骨头”,黄伯云说:他要在自己研发的材料技术上深深地印上“中国”两个字。
于是,黄伯云和他的课题组开始了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攻坚战。他们没有节假日,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干就是二十年。
在6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经历了无数次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
2000年春节,在一次重大的实验失败之后,许多人心灰意冷,甚至提出放弃。但黄伯云却异常坚定。他含着眼泪对大家说:“这个项目事关航空安全和国家尊严,我干定了,就是把我这条老命搭进去,也要干成!”
2002年,他们终于成功了!
黄伯云和他的课题组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碳/碳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英国和法国之后,第四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运用他们的技术生产出的飞机刹车副性能比国外的更好,成本更低,甚至令外国同行也不得不敬佩地竖起大拇指。
黄伯云和他的课题组也因此获得了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也是高校教师首次获得这项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