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由于其良好的耐高温和抗腐蚀等优点,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良好柔韧性的陶瓷,更是航空航天和现代国防等高科技领域的理想材料。但是,要制作出这样的陶瓷材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甚至被许多材料专家当作毕生追求的梦想。
1991年,正是带者这样一个梦想,53岁的张立同出发了。
张立同,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材料专家。为了给国家的航空航天和国防建设提供优质的陶瓷材料,她毅然向“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这个一般人不敢问津的课题发起了挑战。
然而,这一干就是十年。
科学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尽管张立同开始设想了许多困难,但是,她实际遇到的还是远远比她想想的要多得多!
没有资金,她东奔西走,四处化缘;没有设备,她东拼西凑,因陋就简;没有经验,她四处拜师,虚心请教。总之,一切从零开始。
10年来,他们先后更新了四代设备,烧制了400多炉次,累计烧制时间40000多小时。这当中,他们已经记不清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甚至大年初一,他们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作为妻子,她无暇照顾丈夫;作为母亲,她更顾不上呵护孩子。张立同和她的同事们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走得实在太苦、太苦。
张立同永远不会忘记1998年那段痛苦的日子。就在他们的研究初步取得实验室成果,开始向工业化生产转型时,一连几个月的烧制,却没能产生出一炉合格的样品,而此时,正恰逢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组前来检查,惨重的失败几乎使他们的项目被终止。危机关头,是张立同挺身而出,毅然立下军令状,才使的他们的研究得以继续下去。
2001年,张立同终于圆了她的梦想。
她和她的课题组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攻克了当今世界上材料研究领域的尖端难题――“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用他们的技术制造出的陶瓷材料,不但性能比其他国家同类产品更优越,而且生产成本更低,周期更短。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为我国材料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