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职业教育的队伍当中有这样一位老师,当很多大学毕业生还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他所教的中专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100%的预定了,当很多大学生还在为每个月三千元的工资而感到心满意足的时候,他所教的中专学生年薪过十万的人却屡见不鲜,那么这位老师他到底是谁呢,他就是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校长邬宪伟老师。
每年高考过后,当人们更多地关注考上大学的孩子们时,有一个人却将目光投向了落榜的学生。处于视线之外的这些孩子周围没有鲜花和掌声,他们将何去何从。
1982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的邬宪伟,在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时候,毅然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加入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投身于金字塔基的职业教育。
邬宪伟清醒地意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多更基础的工作要依靠这些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我们的社会结构既需要塔尖的精英,也需要塔基下有坚实的基础。所以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生存技能,职业教育更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从而必须给予应有的地位。
在二十多年的职教生涯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雨,邬宪伟都坚持最初的选择,矢志不移。作为职业教育坚定的守望者,他一直站在教学的最前沿。以从教伊始,邬宪伟就第一个提出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所要尽早实现教室和实验室一体化。早在二十年前,又是邬宪伟第一个将计算机引入教学,在职教领域率先实现教学手段信息化。,当职业教育出现轻视文化课的总体性偏差时,还是邬宪伟顶着各种压力第一个站出来大声疾呼:职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必须注重文化课。邬宪伟认为:没有文化基础的技能培训,犹如沙中楼阁,根基不稳,必然坍塌。为了加强文化学习,邬宪伟提出了著名的2+2教学理论。即先学2年文化课,再学2年专业课,并史无前例地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使用普通高中的教材,参加全市统考。两年文化课的学习,不仅为专业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向金字塔顶峰迈进铺平道路。
当大学生的就业率达到70%就已经皆大欢喜的时候,这个学校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100%被录用。当每个月3000元的工资就已经让大学毕业生们心满意足的时候,毕业于这个学校能拿十万年薪的学生却屡见不鲜。
邬宪伟认为:教育不是筛子,不能因为接受不同的教育,就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有高低贵贱之分。教育应该给所有人平等的机会。他的教育目标就是让众多位于金字塔基的孩子们,能够寻找一个人生支点。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也同样能够利用这个支点,翘起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