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基础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中国统编教材:扼杀学生灵性的利刃
来源:网易论坛      2005-11-17 15:33:00
 

教材与当代实际生活脱节  忽视“向前看”

教材更新极慢。我上小学时学的大部分课文,我的儿子还在学,几十年没有大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学术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可是我们的教材里却没多少反映。好象这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教育界无关。笔者曾到北京一所重点大学进修过计算机专业,让我吃惊的是,该大学计算机系用的教材竟然是三年前编的!教材中的内容早已过时。后来,我看到一则报道,说我国不少大学里用的计算机教材,居然是五年前编的!真够荒唐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计算机,竟然还在用三五年前的教材!可见教材更新与社会发展脱节到什么程度!一打听我才知道,原来编写教材有一套极为严格的组织写作、层层审定、选点适用、逐步推广的程序,一套教材推广,最快也得三年以上。这完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模式,已经根本不适应高速变化的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了!

教材与当代实际生活脱节,重视“向后看”,忽视“向前看”。我国的教材编写过程耗时长、内容陈旧,极其重视前人经验和历史定论,喜欢向后看,而对当代和未来漠不关心,也来不及关心。致使教材与当代实际生活基本脱节,对未来更没有指导意义。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都是老师们专门到企业去深入考察,根据企业实际运作编出来的,而且随时更新。这保证了教材的最新、最活、最符合实际、最有用、最有启发性。由于老师本身就是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编出来的案例又蕴涵了深刻的理论因素,理论完全融合在案例中,理论和实践是水乳交融的关系,这样保证了学生们学到的理论不是空洞的、脱离实际的、不知道该怎样用的,而是鲜活的、实用的、融入人的血脉中的。俗话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绿,但在哈佛的案例中,理论与生活一块儿绿,甚至理论使生活更绿!正因为如此,哈佛的“案例教学”才成了世界顶级教育名牌。而我们的教材编写者似乎与世隔绝,对飞速变化的时代麻木不仁,教材更像是闭门造车的产物。此类教材再配合上学校的封闭办学,只会对学生产生窒息作用。教材编写和更新,必须有一个与科技经济文化第一线密切联系、反应敏捷的机制,否则将永远落后于时代。当代是一个未来决定现在的时代,能否把握未来趋势,将决定发展的战略和方向。西方的“未来学”已成为一门显学,教育其实更应当充满未来意识,可我们的教材编写权基本上掌握在一批酷爱过去的老人手中,他们与科技经济文化第一线非常隔膜,未来意识更为缺乏,编出的教材充满了历史陈迹,使人读了大有“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

负担极重的“高、精、尖”学习  不给学生任何自由选择的机会

教材与学生的身心成长极不协调。表现最突出的是教材太难。我国中小学生的教材难度是世界之最,我国高中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在国外要到大学一二年级才能学到。大学也一样,教材难度也是世界领先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到清华大学讲学,看到清华物理系的教材包括艰深的“四大力学”,每天功课排得满满的,他也感到清华的学生学得太深、太难、太辛苦。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林多梁教授曾对中国几所名校的物理系作过一个调查,他说,所有这些大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物理学教材比美国的教材难得多。这些教材就是从培养职业物理学家的角度看也是很难的。他问这些大学的领导,难道你们的学生将来都要成为物理学家吗?校方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这些学生将来大多数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林教授对此大摇其头:这样一来,对那些将来要成为中学物理教师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育能不难吗?能不苦吗?能不感到负担重吗?有这个必要吗?

教材太难,曾经是传统教育的共同特点,全世界都曾经存在过这个问题。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以测不准原理震惊世界的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当年也感到大学教材太难。甚至连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也认为大学的学习太苦、太累和太难。他被这种困难弄得身心疲惫,曾发誓不再从事任何与物理学有关的工作。他毕业时,连个中学教师的工作也没找到,只能去当家教。但是,几年后,爱因斯坦以他的相对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他发誓放弃物理学并实际上摆脱了物理学学习的沉重负担之后,以一种轻松的心情重新关注物理学的结果。我国学校里不光物理学太难,外语也是一个典型。

我国学生在学校里花在外语上的时间是惊人的,从小学一直学到研究生,但十多年下来,还是没有多少人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造成生命的巨大浪费,这也与外语教材脱离实际和太难密切相关。我国的教材是一种“高、精、尖”的教材,各学科似乎都是为了培养顶级专家。语文想培养作家或语言学家,数学想培养数学家或国际奥赛上拿金牌的人,物理想培养物理学家,外语想培养外语专家……,就连政治课都想培养政治家,德育也是让学生以周恩来、鲁迅、董存瑞、黄继光等伟人或英雄为榜样,而对最基础的做人道德、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基本的文明修养却相当忽视,弄得到了大学还要教学生说“你好”、“谢谢”、“不要随地吐痰和丢垃圾”。这种妄图把人培养成“超人”、“巨人”、“圣人”的教育,有几个人能受得了?人一生能当一个专家就了不得了。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山西沁源货车碾死21师生 公路躺满孩子尸体(图)
  • 南开大学爱音乐的男生:有个性却不另类(组图)
  • 组图:北京化工大学美眉 超级自信和爱臭美
  • 中国教材的N条罪状
  • 为什么中国的中小学教材不能重复使用
  • 美国教材能不能拯救中国教育
  • 教材天价吓倒家长 教材回扣是“潜规则”
  • 15万岗位网上诚聘八方贤才 毕业生就业大幕拉开
  • 中国明年大学扩招约8% 比例与GDP增幅大致相当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