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出国留学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英国优秀中学这样招收中国学生
来源:每日商报     2005-12-15 11:04:00
 

  商报“留英奖学金”活动于昨天上午正式启动,首先出场是英国著名的私立中学——安培德学院。其招生负责人、高级国际顾问SteveCook先生对学校及英国的教育体系作了简单介绍后,招考开始。

  招考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学生先进行笔试,笔试的内容为英语。9名学生拿到考卷后,有的眉头紧锁,有的奋笔疾书。记者翻看了一下他们的考卷,试题是全英文的。五六页纸的试卷,光是考题就占去了一大半。其实,考题的数量不多,但范围涉及各个方面。有关于英国社会文化的,包括土地使用和环保方面的题目;有医学方面的题目;有关于英国教育的讨论;也有科学方面的题目,涉及一些天文知识等。需要知道的知识面好像不少。

  最能反映学生水平的就是面试了。面试的题目非常灵活,考官首先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年龄、年级、学校、上一学年各主要科目的成绩等等。千万别小看这些简单的问题,考官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申出其他的问题,以此考察你的反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riney,是昨天面试中唯一一个没有父母陪同前来的,这给Briney加了不少印象分。

  考官SteveCook先生首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告诉考官她的英文名叫“Briney”。考官觉得她的名字很有意思,于是接着问:“你为什么要给自己取这个英文名呢?”女孩回答:“因为我很喜欢唱歌,最喜欢的歌星叫‘Britney’。我一直梦想成为像她一样的歌星,所以我引用了她的名字。但是我又觉得她是她,我是我,我们是有所区别的,于是我就把她名字里的‘t’去掉,这就是我的英文名的来历了。”听完她的回答,Steve先生说了一句:“Verygoodanswer!(回答得很好)”来自上海某一重点中学的女生始终从容。考官问:去英国想念什么专业?女生回答:金融。考官进一步问:“那么为什么会选择金融专业呢?”女生回答:“因为我想成为一名银行家。我的父母都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平时也会谈及中国未来的一些发展方向。我相信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以后的发展中会很需要金融方面的人才。所以我觉得选择金融专业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出一分力,对自己来说,也很有发展前景。”她的回答让考官露出了笑脸,还不住地点头。

  面试完所有的考生后,Steve先生感叹:中国的学生都非常优秀,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都非常希望为家长争光,所以他们学习非常努力。而且中国的中学生在数学和物理方面都相当突出。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最困难的还是英语能力。建议学生最好能在开学前的一段时间先去英国正规的语言学校适应一下,而对于明年9月份入学的学生来说,现在还有8—9个月的时间可以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对于本次招生考试的奖学金的发放情况,每日商报还将作进一步的报道,希望学生和家长继续关注。

■相关链接  
  • 英国优秀中学这样招收中国学生
  • 澳大利亚院校面试有变化 增加题外话
  • 瑞典芬兰公立大学07年将对非欧盟学生收费
  • 何必给留学生顶上“精英”的光环
  • 圣诞将至 留学生家长忙给孩子寄衣食
  • 加州州立大学网上入学申请人数连续九年增长
  • 南海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 福建省烟草系统招收应届毕业生82人
  • 半数本科及本科以下毕业生期望月薪一至二千元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