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服务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每天练笔4年写40万字 海师"4.10工程"遭遇应付写作
来源:海南新闻网     2006-4-29 11:15:00
 
    “你还有几本‘4·10’没写?”这样的问候语,经常出现在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校生之口。

  学生们说的“4·10”,实际上是海师中文系于1997年开始开展的一项活动:凡中文系学生,从入学之日起直至毕业,每天练笔300字,每年写10万字,4年写40万字,故名之“4·10”。

  “离毕业还有2个多月,我还有3本‘4·10’没写,还欠15万字。”中文系大四学生小Z对记者说。

  初衷:中文系学生应该练就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的硬功

  作为一名中文系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写不会写,肯定要闹笑话;而作为一名高师院校的中文系毕业生,自己的写作尚且不过关,如何批阅评判学生作文?9年前,“4·10工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开始实施。

  海师中文系主任阮忠告诉记者,“4·10工程”就是通过要求学生“勤写作”,促进学生“勤读书”、“勤思考”、“勤研究”。对于许多中文系学生来说,没有洋洋万言的练笔,就很难写出千字的妙文;没有辛勤的笔耕,就不会有一挥而就的硬功。“4·10工程”就是要以数量求质量,让学生通过每天的练习,使自己的写作细胞始终处在活跃状态,通过4年的锻炼,练就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因为“4·10”的题材、体裁不限,因而学生习作中散文、小说、诗歌、议论文、学术论文甚至剧本,都不断呈现在中文系批阅学生习作的老师们面前,2003年初,海师中文系将学生优秀习作集结成书《学海撷英》。

  然而,与此同时,有关“开展‘4·10工程’有无必要”、“每天300字是否太多”的争议几乎一直就没断过,海师中文系历届领导权衡再三,最终还是延续了“4·10”练笔的传统。

  而据记者了解,像海师这般如此重视锻炼和培养中文系学生写作能力的高校,全国罕有。

  现状:部分学生抄袭、抄写凑数、拖拉不写

  而作为“4·10工程”的实践者,海师中文系的学生怎么看“4·10工程”?

  大四学生小Z的说法,也许颇能代表相当一部分学生:“我敢讲,多数学生不是心甘情愿地写‘4·10’,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每天写300字,许多人都有‘写作疲劳’。还有,许多同学写作时有些内心独白不想让批改的老师看到,这也是不愿写的原因之一。”

  小Z告诉记者,由于“4·10”是要计学分的,所以大家也不能不写。有些同学自己写不了、不愿意写那么多,于是就到报纸、杂志、网络上抄一些散文、小小说,抄的时候还要有些讲究,不能抄写得太好的、老师一看就知道不是出自学生之手的文章;有些同学干脆抄写一些论文、名家作品凑字数;而更为普遍的现象是,由于系里定期检查不是特别严格,许多同学都拖着十万八万字不写,到了该交的时候再临时赶。

  从手中几本学生的“4·10工程”写作簿上,记者不难看出小Z所言不虚。

  对海南、对学校的感觉,亲情、友情甚至朦胧的爱情,学业、网络聊天、社会现象、个人随感,都散见在学生作品中。当然,其中就有小Z说的明显的抄袭之作。

  尽管狠狠地说了一通“4·10工程”的毛病,但记者注意到小Z还由衷地说了一句“好处肯定是有的”。甚至在一所中学实习过程中,她也要求自己的学生要多写,“就是抄人家的也是借鉴”。

  当然,也有部分爱好写作的学生以“4·10”为乐,甚至有学生一学期就写了十多万字。

  中文系教师:“4·10”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探讨怎么做的问题

  记者把部分学生的质疑带给海师中文系主任阮忠时,他认为,经过近9年的探索和实践,“4·10工程”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有相当帮助的,即便有些学生在写作“4·10”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些痛苦。

  阮忠说,写作一定是写出来的,对中文系学生来说,没有一个要求,学生们会不会写,即便会写会到什么程度,这都是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在博客、QQ、网络跟帖、手机短信上得到更为真实的锻炼。但是这些途径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强调的是“快”、要求学生立马反应,学生难免缺乏思考,难以系统锻炼写作能力。

  阮忠认为,对于“4·10工程”来说,现在系里探讨的已经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的问题。比如说让高水平教师指导学生习作,出台激励措施,开展“4·10”论文评奖,提高“4·10”算学分的力度,等等,用制度和激励手段去消除学生的写作疲劳,鼓励学生写出文采飞扬的作品。

  中文系教师张海珍从2003年开始也一直参与批改学生“4·10”习作。她认为,通过批改学生“4·10”习作,有时不仅能够看到学生的文字功底,还能够看到学生的心路历程,批改习作,有时就是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引领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作者:陈成智来源: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梁冬媛

■相关链接  
  • 差生家长备受冷落 专家:家长会应面对所有家长
  • 食品安全师资考中心落户南农
  • 教育部:“十一五”规范教育收费“三管齐下”
  • 自己主动想招家人朋友多关心 "放松"击败职业病
  • “2+2”模式落户钟山学院
  • 为贫困地区孩子打造一所好学校
  • 学校召开第六届安全保卫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 学校有了申诉委 学生委屈有人管
  • 沈阳市教育局:礼仪课堂“进”学校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