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讯记者 张若凡
有一则小寓言,说有一种小虫子,很喜欢捡东西。在它所爬过的路上,只要是能够得着的东西,它都会捡起来放在背上。最后,小虫子被自己身上的重物给压死了。
在职场里,人是虫子,工作像是背上的东西。学会取舍和放松才能不重蹈小虫子的覆辙。在降低“职业病”的危害上,企业、个人、以及周围的家人朋友都有各自能做的事情。
员工不休假 领导被扣分
有报告显示,目前,与压力相关的疾病,是导致非体力劳动者长期无法工作的主要原因。由于压力、轻度疾病或者背部疼痛而导致员工缺勤,已成为雇主的一大负担。在英国,由此造成的损失估计每年为116亿英镑。
“员工身体好,企业才能赚钱。”广西某通信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通信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员工总是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身体、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
在缓解员工心理压力方面,该公司有“员工杂志”和“总经理沟通日”两个“法宝”。另外,对待工作狂式的员工,公司也有好办法。他们规定每个员工平均一年有20天的年假。哪个部门的员工没休完年假,这个部门的领导就会被扣分。“这段时间辛苦了,休几天假吧”,这样的话,对安抚员工“脆弱的心灵”是很管用的。
星湖路一家软件公司则定期组织员工外出活动。每3个月一次,每人150元的“减压补助”。员工小胡告诉记者,他们到过良凤江打野战,去过靖西漂流,组织的活动都是一些刺激性的,能让人尽情宣泄的。
他说,软件程序员工作时间长,知识更新快,必须时刻学习才能保证不被淘汰。而且他们的工作方式相对独立,不需要与人过多接触。久而久之,与人交往的能力也会退化。那些刺激、需要合作的活动,正是缓解他们“职业病”的良药。而且公司要求每个员工都必须参加,不去是要扣钱的。对这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小胡倒是表示理解:“平时忙起来什么都顾不上,有人给操这份心,不是挺好吗?”
自己想招远离“职业病”
工作是自己选择的,就必须清楚它有可能带来负面效应。因此,乐观的人在工作的同时,还会积极开展“自救”,把自己从职业病的“黑洞”里打捞出来。
南宁的公务员小闫就自己想出个一举两得的缓解方法:多跑腿。她说,在机关工作,同事们抱怨最多的就是坐得腰酸背痛。可明明就在隔壁办公,互相通个气还老是打内线电话,就是不愿走过去。小闫就不一样,送文件这样的活,别人都不愿意干,她尽量揽下来;跟领导请示事情也不再打电话了,自己走到领导跟前去说。“给自己创造了不少活动筋骨的机会,还在领导眼里留下了勤快的好印象,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小闫对自己的这一方法很是得意。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在缓解职业压力的问题上,往低处看也不见得是坏事,它能让人平衡心态。
梁师傅是南宁市的一位公交车司机。“我原来也是‘愤青’,不满意这个,不满意那个,最不满意就是工作。”梁师傅说,他原来老觉得自己的工作单调、辛苦,挣的钱还不多。整个人就像个大气球,老是一肚子火气。
老婆的一番话让他开始转变了,老婆说:想想你除了开车,还有什么别的一技之长。看看人家开出租车的,同样都是开车,人家早上一睁眼,就欠公司几百元份儿钱,比你惨多了。梁师傅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心态也就慢慢平和下来了。
家人朋友多关心
南宁市心理医院的医生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职业病”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也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得到缓解。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关爱很重要,其实并不需要买多贵的补品,住多贵的病房,在一些细节上多加留意就能达到关爱的效果。
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他们的职业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职业病”,然后再对症下药。例如,手术室医生和站柜台的人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回家后能泡个热水脚,按摩一下,对他们来说可是莫大的享受。行政人员多有腰肌劳损,在家里的沙发旁放张硬板凳,能让他们解放一下腰部。
记者从医院了解到,饮食上的讲究对防治职业病也有大益处。摄影、拍X光片和微机操作人员,应多吃高蛋白食品,以补充放射线损害引起的组织蛋白质的分解。
脑力劳动者得多吃蛋黄、动物脑、禽类、牛奶、莲子等,摄取多些蛋白质、卵磷脂、钙、铁、维生素B族等养分,以利于补充脑力消耗、增智健脑。纺织、铸造、翻砂、教师等与粉尘打交道的人员,不妨多吃些猪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