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开发就业岗位4452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44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36人,特殊困难群众再就业276人
两年半前大理古城的李珍夫妻双双下岗时没有想到,他俩从开“夫妻小店”发展为年营业额700多万元的“四方街超市”,成为全省再就业先进个人。这是大理市齐心协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一个缩影。
大理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列入各部门“三个文明”建设重点工作立项考核内容。今年,财政加大投入,安排1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增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援助。全市建立和完善了12个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站和20个社区劳动事务平台,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对自谋职业并符合小额贷款的下岗失业人员给予扶持,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更多地吸纳就业,积极援助困难群体充分就业。
大理市还通过招商引资、新办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扩大就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目前,娃哈哈集团、力帆骏马集团等一批大企业落户大理,为数以千计的人员增加了就业岗位。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涌现出民营企业创业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就业群体,数以千计的下岗职工投身于社区服务、商品配送、家政服务和旅游业。今年以来,全市开发就业岗位4452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44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36人,特殊困难群众再就业276人。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大理市注重职工下岗分流与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减员增效与促进就业齐头并进,切实做好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大理泰安实业公司通过“退二进三”,建成市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市,调整了产业结构,分流安置了职工;下关皮革厂在有关部门支持帮助下创办了幼儿园,107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实现再就业,幼儿园还吸纳了30名新教师,建成市内规模最大、质量较高的幼儿园;大理民族纺织厂破产重组,吸纳900多名职工就业,企业被评为“全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再就业先进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