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琪,57岁,湖北省武汉中学高三语文教师,执教数十年。再过两三年就要退休的他,最近却接连两次被学生在媒体上公开“弹劾”???称刘守琪老师自称坚持素质教育,但上课爱讲与课本无关内容,如在课堂上讲述弗洛伊德的一些性理论等。 面对“弹劾”,刘老师感到震惊,也很委屈。社会上对于这个问题也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阵营。(《中国青年报》10月21日)
笔者也是一位高三语文教师,我想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这件事情谈一下看法。
从刘老师的分辩中我们不难看出,刘老师是引进了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并且就把这当作了“素质教育”灌输给了学生:“现在学生生活阅历不够,作文内容空泛,所以我总是希望在讲课时渗透、扩展一些内容”。但以我的经验来看,刘老师的做法有误读素质教育之嫌。
素质教育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具体到语文学习身上,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传统的听、说、读、写等四项基本能力,这四项基本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对学生思维、创新等综合能力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只不过是思维训练的其中一个方面,而且要贯穿到这个思维训练过程之中。就是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未必非要在课堂上到处拓展,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老师只是起到一个点拨、指导的作用,像刘老师那样在课堂上大侃特侃,其实只是一种早就被摈弃了的陈旧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根本就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假如素质教育可以这样搞的话,我们的语文教学起码要倒退20年!
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应试教育也强调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应试教育当中本来就应该含有素质教育的因子,而素质教育,也与目前的高考有着密切的联系,绝不像有些人甚至是教师所理解的那样,一提到素质教育,就和应试绝缘,就该彻底抛开课本另起炉灶,这种理解,也是不符合素质教育基本精神的。
因此,刘老师的素质教育之所以受到责难,根本原因不在于他实施素质教育有错,而是他对素质教育的判读有误,这直接导致了他实施教学的方法不对头,学生在经过这样的学习之后,语文素质及其语文能力未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自然而然地会生出怨气来的。所以我认为,刘老师目前要改的不是不再实施素质教育,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及其具体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