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培养摇篮的卡丁车运动,正悄然影响学生中的“F1”迷,这项花费不菲的运动已成为学生的新宠。
刚满8周岁的凌康是浦东一所民办学校的3年级学生,他的卡丁车手生涯一年半之前就已开始。这一年多时间里,他渐渐成为一个“懂经”的卡丁车业余小选手。刚结束的全国卡丁车锦标赛上海赛区少儿组比赛中,他以年龄最小的身份夺得了冠军。
价值5000元的专业头盔、近万元的赛车服、3万元一辆的卡丁车……这些是凌康玩转卡丁车的武器。此外,培训练车的费用也相当昂贵。迄今,他花在卡丁车上的费用已超过20万元。
地处曲阳的赛车俱乐部,是沪上卡丁车的“大本营”,学生族在这儿有不少,他们多为初、高中生。这些学生的父母都有殷实的经济基础,对卡丁车运动,持欣赏的态度。“孩子有兴趣是好事,再说我们也有能力支持。”凌先生称,虽然其儿子比赛时曾开出160公里/小时的超快时速,具有一定危险性,但孩子的兴趣应该支持。
据了解,每名俱乐部会员除要缴纳约7000元会费之外,每次练车都需另外支付费用,即便使用最便宜的车型,练车8分钟也要收50元。
凌康所在的民办学校,硬件条件在沪上堪称一流,学生的家境普遍比较优越,他拥有卡丁车并没在学校引起多大波澜,同学对凌康的卡丁车车手身份也没表现出太大的羡慕。
凌康所在学校的一些老师认为,凌康的兴趣爱好虽然有些特别,但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并无不妥。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撇开费用昂贵不说,玩卡丁车的风险较高,对孩子并不合适。
市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则认为,社会多元化导致了孩子玩卡丁车,这是一种自然的社会现象。孩子玩卡丁车,在保证安全、家境允许的情况下,并无不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