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的数学课难一些,我上的数学课简单一些;你学的语文课强调作文,我学的语文注重基础。同班同学上学,每天书包里的课本却不同,每个人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课表”……记者昨日获悉,武汉市部分小学、初中试行“走班制”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难易程度不一的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受到老师、学生、家长的欢迎。
学生能力参差不齐
井岗山小学副校长韩芳介绍,现在,父母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新生之间的差别很大,有些孩子识字不多,有的已能看懂《十万个为什么》,少数学生甚至掌握了几百个英语词汇。每年,都会有一些表现超常的儿童进小学,如果让他们按部就班地接受教育,等于对早已掌握的知识不断“炒冷饭”。
武汉一初中负责人也表示,在初中,由于学生通过电脑派位产生,知识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习能力强,觉得课堂上的内容“吃不饱”,有的则觉得课堂知识听得吃力。
分层次教学的尝试
江汉区某高中一名高一学生说,以前,每当我看见别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时,就羡慕不已。学校实施走班制教学,开学第一学期,一下子就推出英语基础班、强化班等多个学习班让我们选,我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强化班。
在武汉一初中,在保持主干课程不变的前提下,学生可利用每周1至2小时的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上课内容、教室以及老师,既让优等生能“吃饱”,又避免“学困生”掉队。
走班制:家长的喜与忧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小学走班制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而走班制中一些特色课程又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学科学习中去;初中、高中走班制的课程考虑了学生能力的层次不同,巧妙解决了学生培优、补差的问题。
也有个别家长说出自己的顾虑:“走班”后,自己的孩子可能会更加偏爱自己喜欢的科目,而对别的科目关注度减少,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偏科。对此,一名老师介绍,学校将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避免出现偏科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