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等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政府对高等教育要“少保多放”
——论高等教育应按 “保重点”“放一般”的原则实施分类改革
来源:中国改革报     作者:赵玉琳 吴 妍     2007-6-20 13:26:00
 
  如何看待高等教育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谓“收费高”、“上学难”问题,也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客观冷静地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除了政府内部纵向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之外,直接涉及到社会各方面利益的重大改革措施主要是三项:一是在办学模式方面,改变了政府办学的单一模式,允许民间资金投入高等教育领域,鼓励联合办学和民办高校发展,利用市场机制调节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形成了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兴办高校的发展格局;二是在经费来源上,改变了高等教育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局面,由单一的政府投资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允许官办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通过向学生收费、举办专业培训班收费、利用科研开发增加收入、接受捐赠等途径开辟高校创收渠道,通过实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来减少经费支出,以弥补政府资金投入的缺口,通过筹资方式的市场化和筹资渠道多元化,形成了高等教育经费由政府、高校、学生和其他市场主体分担的机制;三是在毕业生就业方面,改变了原来由国家统一安排就业的制度,全面推行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措施,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由学生自主择业。

  经过这些重大改革,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同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前的1998年相比,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显著提高,招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相继迅速扩大。全国普通高校已经从1998年的1054所增加到2005年的1792所,其中有一大批新增高校属于民办高校和地级市政府开办的高校;教师数量也从40.7万人增加到96.6万人;招生数量从108.4万人增加到504.5万人;在校学生数量从340.9万人增加到1561.8万人。大学毕业生数量2001年仅为103.6万人,2002年到2005年这4年间,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05年已经达到306.8万人。如果没有允许官办高校创收和鼓励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措施,高等教育规模就不可能扩大这么快,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规模超常增长的刺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高等教育改革以来,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包括普通高校收费标准高而城乡低收入和困难家庭难以承受、大批毕业生就业困难、教育质量下降、高校教师收入水平提高过快、贷款额度增长过快甚至出现巨额债务难以偿还等问题。从改革的结果来看,高等教育改革侧重点在于增加学校的收益和教师的收入,而忽略了作为需求方的城乡居民的利益和承受能力;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规模急剧膨胀,却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提高;运用市场机制侧重于扩大招生规模,却忽视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造成大批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后果是老百姓花了大笔金钱送子女读完大学,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一部分教育资源并没有形成有效供给,而是无效供给,高校的巨额成本也不是必要成本,而是垄断成本,造成了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的严重浪费。有的高校欠银行贷款额度已经高达几十亿元,由于债台高筑且缺乏偿债能力,银行不再发放贷款,已经出现入不敷出、资金周转困难的严重问题。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出现的问题,主要不是因为走市场化道路造成的,而是片面维护高校及其员工的利益造成的,是市场化不到位和解决需求方承受能力弱的配套措施不到位造成的,是高校既缺乏政府约束又缺乏市场约束造成的,是教育部门维护部门利益的决策倾向造成的。

  如何解决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问题

  解决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出路究竟在哪里?是退回去还是继续前进?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我们的看法是,解决高等教育改革出现的新问题,根本出路是要前进,而不是要倒退,应该按照政府“少保多放”的原则进行分类改革,“保重点”、“放一般”。“保重点”就是政府要保证少数几所具有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优势的重点大学的资金投入,为其发展成为创新型大学提供必要条件,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供支撑。“放一般”就是除了少数几所重点大学之外,凡是发展应用学科的一般大学或普通大学,政府不再继续提供经费保障,而且要逐步放开,推行市场化,改革目标是逐步建立主要由市场调节高等教育资源供求关系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允许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官办高校吸引民间投资或与国外的大学联合办学,面向市场自行调整和优化学科以及专业设置,促进这些高校和民办高校以同样的市场主体身份,平等进入市场,参与公平竞争,提高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从而促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和利用效率提高。

  提出这样的改革思路,具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和实践依据,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五条:

  第一,高等教育并不完全属于公共服务,不需要完全由政府提供。在高等教育领域,除了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具有很强的公共性之外,其他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就业,这种教育服务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相同,不属于公共服务,应该遵循“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规则,主要利用市场调节来解决供求矛盾,把就业率作为这些高校的主要评价指标,促进其提高办学水平,适应市场需要。

  第二,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信息不对称,将近1800所高校的教育资源由教育部门配置是不可能有效率的,培养一个学生的必要成本究竟是多少,也是计算不明白的,只有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促进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结构优化和供给质量提高,根本解决大量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无效、浪费严重的问题,才能形成合理的教育成本水平,才有可能把过高的收费标准降下来,不然的话,高校收费与成本将会呈现出轮番上升、恶性循环的局面。

  第三,目前高校的实力不可能都办成创新型大学。全国将近1800所大学,大多数学校缺乏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的人才优势,不具备办成创新型大学的条件,也不可能都办成创新型大学,因而绝大多数大学都应该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办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

  第四,政府财政不具备把大学所需经费全都包下来的能力。截止到2004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已经达到724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负担808亿元,地方财政负担6435亿元。高校经费总额为2258亿元,来源于政府财政投入的资金是1010亿元,仅占44.7%,其余55.3%的经费来源于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捐资助学和集资办学、收缴学杂费和其他创收渠道,其中仅学杂费一项就达到694亿元,占全部高校经费的30.7%。在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额度有限的条件下,不可能把高等教育所需资金投入渠道改回原来的由政府单一投资的老路上去,国家财政也不具备这种经济实力。只有利用市场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问题,实现筹资渠道多元化,形成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

  第五,国家必须逐步优化对教育的资金投入结构,加大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已经把资金主要投入到中小学教育方面,2004年投入了4032亿元,占全部教育经费的55.7%,今后政府还要逐步增加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2004年政府对高校科技活动投入经费仅为251.5亿元,投入资金额度较少,仅占高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40%,大部分科技活动经费靠高校自筹。在高校科技活动经费630亿元的支出总额中,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非常少,仅为57亿元,所占比例仅为9.0%。为了确保基础学科、重点学科优先发展,政府财政必须优化教育资金的投入结构,在保证九年义务教育所需资金的基础上,适当集中财力,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支持少数重点大学的科技创新上,用在教育方式和手段创新上,大力发展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的远程教育,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使财政资金能够切实保障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相关链接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生给教授教学比赛当评委
  • 传媒专业学生完成一份期末作业最高需花万元
  • 宁夏:免费师范生需签协议 否则所报志愿无效
  • 高考后留学咨询场面火爆 家长需冷静思考
  • 出国留学高峰期将至国际学生票紧俏 要及时预定
  • 日本留学签证年龄放宽到30周岁
  • 中国学生"留学"中国 跨国高考移民现象调查
  • 教育语录:外国教授如何评价中国留学生
  • 江苏一特殊学校毕业盲生被大学录取将留学美国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