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专业学生为买器材四处借钱 校方普遍表示经费少
数码相机、DV机、空白录像带……这些“烧钱”的器材成了传媒专业学生的大烦恼。临近期末,高校学生都忙于准备期末作业,而记者采访发现,一些传媒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忙于作业本身,还要为购买各类器材发愁。为了完成期末作业,甚至有学生花费了上万元,有的学生不得不借钱去买。
[学生]
买最便宜的,也超过全家月收入
沪上某高校学生陆艺(化名)3年前考入自己心仪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可每到期末做作业时,她就开始发愁。“我并不是害怕做作业,而是因为一做作业就要用到器材。”陆艺回忆说,在大二时学习数码摄影,学校却没有一台公用的数码相机。“老师让大家自己去买数码相机和三脚架,还规定相机不能是傻瓜机,要有手动功能。我跑了好几圈,买了一个当时最便宜的,即便如此也要2500多元,相当于半年学费。”由于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全家每月总收入还不到2000元,为了买数码相机,陆艺当时连着做了几个月的兼职。
眼下快到期末了,老师要求每个人拍一个DV短片作为期末作业,“学校里倒是有DV机,但是总共就十几台,要借机器的学生却有上百个,基本上都借不到”。看着玻璃橱窗里动辄5000元以上的DV,陆艺陷入了两难,“一下子凑不出这么多钱,看来只能先让父母问亲戚借了”。
[学校]
器材少而旧,借来用也要掏钱
记者在各大高校采访时发现,传媒类专业学生大多有与陆艺相似的烦恼。
“我们新闻专业的学生要求摄影、摄像都要会。最近做了一个大作业,买了数码相机又要买摄像机,还有空白的录影带,花了1万多元!如果再买得专业一点,就要好几万了。”一名新闻系学生告诉记者,学校没有数码相机外借,倒是有20多台可以外借的DV机,不过也是好几年前购置的,从来没有更新过。“经过那么多届学生的使用,这些机器现在已经快‘退休’了,大家怕不小心把学校的DV机弄坏而赔偿,都不敢去借。”
然而,即使冒着赔偿的“危险”向学校借器材,做作业还是要掏钱。“问学校借机器也要花钱,一天30元。空白带一盘20元,可以拍2个小时。拍完了要上电脑剪辑,剪辑软件只有学校有,3元钱一小时。”某校新闻系学生小刘虽然向学校借来了设备,但他估算了一下,自己学摄像课,在期末交一个20分钟的短片,向学校借机器、剪辑器、买带子,短短几天已经花了150多元。“真羡慕那些化学、物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做实验也要用器材,可是都不要自己花钱买。”小刘说出了很多传媒专业学生的心声。
[解释]
校方多表示“经费紧张”
学校既然开设了专业课程,为什么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专业设备?
“学院经费紧张,这些数码设备也比较昂贵。”某高校摄影专业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也会安排几个学生合作完成一个作业,这样,大家能使用同一台DV完成作业。而一些高校相关人士则表示,传媒专业和物理、化学专业课的实验器材有所区别,“摄影器材自己购买的话,以后还可以作为兴趣爱好长时间使用”。
不过,更多老师坦言,传媒类学生的学习成本确实远远高出很多其他专业,希望学校能多为学生考虑,虽然经费紧张,也应尽量以公用资源添置设备,“毕竟购买器材也要学生自愿,更不应该成为他们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