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等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校为何流行“爱情契约”
来源:贵阳日报     2005-9-29 10:32:00
 
  随着结婚禁令、租房禁令的逐一取消,大学生爱情大道上的路障越来越少。与此同时,“爱情契约”开始在高校流行,教育界人士认为,“爱情契约”的出现,是大学生爱情“自治”的开始。
“爱情契约”,理性分手的保证?
  重庆工商大学新闻学院的小谢向记者解释,流行在大学校园里的爱情契约是大学生在校确定恋爱关系前,就“择业时没有义务为对方作出牺牲,‘献身’时没有必要让对方负责,分手时没有权利要求对方给予补偿及和好机会”等条件达成的默契。有的大学生甚至将其写成文本,双方签名。为将爱情契约进行到底,有的恋爱中的大学生还共同办理一张银行储蓄卡,定期存入事先约定的现金,作为“爱情基金”。毕业分手时,有的同学还把卡上的“基金”平分。
  “爱情契约是否形成文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好合好散。”重庆某大学即将毕业的一名女学生告诉记者,爱情契约在校园的出现,是因为学生对校园恋情的认识越来越理性。她说,周围一些男女生交往的初衷,是想寻找个“心事垃圾箱”。在校期间为恋爱而恋爱,属于纯粹的感情享受,毫不考虑婚姻问题。一个人进入校园后,周围的同学都有了交往的对象,你会产生寂寞感。这时的恋爱实质上是一个相互慰藉的过程。只是想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有个同伴,这种感觉谈“爱”尚早,更不涉及婚姻。
“爱情契约”,对感情心灵的约束?
  当一部分大学生将爱情契约视做理性分手的保证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更多大学生则认为爱情契约是对对方感情、心灵的约束。
  一项来自校方的调查则表明,部分大学生,尤其男生不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成为爱情契约的又一原因。
  重庆工商大学曾经对该校近千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有过性行为的女生中,50.10%认为自己愿意义无返顾地为自己所爱的人献出贞操。令人惊讶的是,类似的问题对150名男生提出,却只有21.21%的男生愿为自己与伴侣的性行为负责。其余男生中,有六成男生表示对今后的事情无法预料,实际中暗藏了对女生所付出代价的漠视和不尊重,也透露出男女生发生性行为的轻率。还有18.18%的男生基于女生对贞节观的开放而表示出“无所谓”,更让人担心这类男生对女生实施性行为的动机。
  教育工作者认为,女大学生为校园恋情盲目冲动献出贞操,是否得到对等的感情难以确定。面对女大学生彷徨的心理,社会普遍认为,女大学生可以采取在校结婚的方式消除顾虑。但是,另一项针对女大学生的调查中,75.47%女生认为校园恋情与婚姻生活没有必然联系。据重庆工商大学对900名女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75.47%的人认为校园恋爱并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她们认为恋爱和婚姻不是同一种概念,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也不同。
  而为了真正互相约束,订婚成了此类校园爱情契约的表现形式。怕被抛弃但又不愿马上结婚,矛盾中,有的女大学生毕业前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戴上了订婚戒指。兰州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生媛媛(化名)来自宁夏,当被记者问及为何与在北京上大学的男友订婚时,她脱口而出:“万一他到南方不要我怎么办?”媛媛认为,订婚让自己的心理有个保障,双方家人之间也更好相处一些。
刮过“爱情契约”风后会刮什么风?
  教育专家认为,爱情契约的存在是否合理并不重要,关键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长期对学生恋人的“旁观”态度应改变。
  “不提倡,不禁止”一直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在校谈恋爱所持的态度。重庆工商大学近期对该校教师的调查显示,在“对于女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问题,您认为谁应该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一项中,有42.31%的选择为“学生本人”,赞成“家长”和“社会”的各占26.92%,只有3.85%选择“学校(辅导员或班主任)”。这一结果表明,对大学生的恋爱指导尚未提高到一个清醒的认识高度。据了解,该校只有一成多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对恋爱中的女生给予过指导和教育,绝大多数人对校园中、自己身边的恋人采取了默许和不关注的“放任”态度。
  经历过首位在校大学生结婚、首对在校学生夫妻离婚之后,“爱情契约”成了校园恋情的新鲜事。教育专家指出,如果这种旁观者的态度继续下去,大学校园里类似爱情契约的情感尝试将层出不穷。当爱情契约风刮过,接下来校园又会刮什么风?   ( 茆琛 孙勇) 据新华社电
■相关链接  
  • 2006年高考年历
  • 高职教育走出发展误区
  • 中等职业教育当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高校为何流行“爱情契约”
  • 武汉高校确定英语四六级考试及格标准
  • 内蒙古普通高校招生专科三次补录工作全部结束
  • 新疆自考办:报考大学英语四级每人只需15元
  • 郑州轻工业学院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更需精神帮扶
  • 五因素诱发大学生“学业不适”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