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等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调查显示网络环境影响学子读书心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5-9-26 8:40:00
 

    网络时代,大学生们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9月新学期开学之际,本报驻甘肃记者站在兰州9所高校投放调查问卷1050份,就“网络时代大学生读书状况”展开调查。

    近20天的调查和走访,一个基本的事实逐渐凸显:网络环境,正在一点点侵蚀着大学生本该平静的读书心态。莫非,“虚拟世界”盛行的菁菁校园,当真难以摆下平静的书桌?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显示的数据,仅限于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群体,谨供公众参考。

    “虚拟世界我自信,同学面前我自卑”

    小学就读完《中国通史》的曹庆吉吉,如果不是上网成瘾,应当是一如既往地自信。

    “中学时,我读了很多书,对历史和古典小说很感兴趣,高考时我的历史成绩几近满分。不谦虚地说,我对东亚史还略有研究。”

    说这话的曹庆吉吉,头上顶着“学院学生会干部、校广播站英语播音员、校园辩论赛最佳辩手”一连串的头衔和光环。曾经的他,生活忙碌且自信。

    “但自从我选择了电子竞技,这一切都变了。”曹庆吉吉说。“每天16个小时呆在网吧,困了就睡,醒来就玩,渴了要瓶水,饿了要个外卖,每月80%的生活费花在了网吧。大三一年,我无数次‘带兵打仗,冲锋陷阵’,梦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子竞技运动员”。

    曹庆吉吉的确玩得很努力,“打了胜仗”,获了奖,可他现在突然觉得,一切像踩在棉花上,感觉虚幻、无聊、沮丧。本该过得忙碌充实的大三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

    走过一所所高校,“曹庆吉吉”的影子不断闪现。

    9月初,本报甘肃记者站在兰州9所高校进行了一次“网络时代大学生读书状况”调查。交回的有效问卷共计1000份。结果显示:有近30%的人每天上网,其中有接近1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上网干什么?40%的男生、20%的女生选择了玩游戏;60%的男生、70%的女生选择了聊天。

    网络世界里,他们快乐,他们疯狂,他们自信,可回归现实的那一刻,他们又有挥之不去的困惑和迷茫。

    有同学告诉记者,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的压力一下小多了,课余时间很多,无事可干或是心情郁闷时,很容易选择网吧打发时间。同时,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也使不少人上网以排解郁闷。

    一学期不买一本书上网费四倍于购书费

    摆开这千份问卷,一项项统计,有令人吃惊的“结果”,也有颇具意味的回答。“你觉得获得知识的最重要渠道是什么?”关于这一问题,35%的大学生把“阅读各类书籍”摆在了第一位,选择“网络”的,则不足15%。

    在回答“你读书的动力来自于什么”时,接受调查的550名男生和450名女生,选择的答案出现惊人的一致———“谋求自己美好的生活”,均是72%。

    但大学生们并没有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读书上。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除了课本,一学期的购书费用不足50元,有17%的人几乎一学期不买一本课外书。

    调查中,没钱成了不少同学不买书的理由。那么,他们去图书馆借书看吗?调查显示:几乎没去过图书馆的同学有8%,去省市图书馆读书的同学不足4%,光顾校图书馆的大学生也不足30%。每学期去图书馆不超过两次的同学占到了10.3%。其中,有20%的人是在考试前一个月去图书馆借阅书籍,这些人当中的60%借阅的是与专业和考试相关的辅导资料,而借阅文史哲类书籍的不足30%。有30%的男生、50%的女生认为,读书是为了“考个好成绩”。

    另一项调查表明,就在近3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1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的同时,有10%的大学生每天除上课外的读书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读书4小时以上的占不到13%。有近30%的同学表示,读书最多的时段是考试前一个月,有18%的同学只有在考试前几天才去读书。

    在大学生的上网和读书方面,记者算了一笔账:所有数据取平均值,上网费用以每小时1.5元计,所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每天用于上网的费用在2300元左右,以一学期140天计,他们每学期上网的总费用为32.48万元,人均325元。而以同样的方法计算,他们每学期购书的总费用为7.7万元,平均每人每学期为77元。换句话说,他们的上网费用,是他们购书费用的4.2倍。

    “网络正在破坏着我的读书心态”

    “看电视悠闲,上网开心,这年头,谁还去买书看呀!”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说。

    调查问及“网络的普遍应用对大学生读书有没有影响?”时,5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较大,只有5.3%同学认为没什么影响。进一步调查,37%的同学表示上网占用了读书时间,35%的同学认为上网改变了读书习惯。同时有31%的同学认为上网对读书心态有影响,17%的同学认定网络环境破坏了读书环境。两项总和高达48%。

    兰州商学院的田通就有不解:如今的大学,不读书不会受到冷遇,不上网却有些形单影孤的感觉。“我一年的上网费用不了5元,我不会在网上聊天、打CS(“反恐精英”。一种网络游戏———编者注),同学说我太土了。”

    网络正在破坏着学生们的读书心态。

    面对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读书现状,曾写作出版“中国首部大学生性心理小说”《非常日记》的青年作家、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徐兆寿认定,“读书将成为一种奢侈的生活”。年轻人不再进图书馆,开始习惯在网上读书看报,使得读书成为一种“泛读”现象,不再有精读。不读书的直接结果是,思考的人少了,行动的人多了。“这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我们的教育者对此不管不问,装聋作哑。”

    剖析大学生对文学、哲学渐失兴趣的根源,徐兆寿认定大学生外语、政治和计算机等公共课压力过大,就业压力加剧,社会信仰的匮乏是三大原因所在。

    同样了解大学生读书现状的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李惠民也表示,“不仅是我,很多大学老师,对当今大学生的读书现状深感焦虑。大学生的读书氛围大不如以前,读书积极性较差。我也带研究生,我要做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督促他们去读书。”

    李惠民说,现在大学生上网占用了大量读书时间。然而,是不是上网就可以替代传统的读书方式呢?“不管从什么渠道获取知识,都是替代不了读书。读书可以帮助人系统地获取知识,可以在阅读中思考。这是它独有的魅力。我们还是应该努力为大学生创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相关链接  
  • 作弊猛于虎 高校还有什么招?
  • 调查显示网络环境影响学子读书心态
  • 女大学生屡降身价难寻工作 出租玩具月赚八万元
  • 传统文化日益受重视 中国“民俗市场”渐复苏
  • 肯德基全国青少年三人篮球冠军挑战赛总决赛鸣金
  • 京城今年黄金旅偏爱海岛游 8000元海岛游已告罄
  • 吴邦国上海考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转变增长方式
  • 美国爆发大规模反战示威 抗议矛头直指布什切尼
  • 长安大学2006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单独命题入学考试招生简章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