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等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大学校园“老乡会”易使新生陷入"义气"误区
来源:tom教育     2005-12-15 11:55:00
 

  "老乡会"让初来乍到、远离家乡的新生感到一种温馨和幸福。但走近它,你会发现,大学校园的"老乡会"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和美好。

  金秋的大学校园,处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氛,各高校又迎来了一批充满活力、富有生气的大学新生。细心的人可以发现,校园各个角落除了随处可见的欢迎新生的横幅标语、彩旗之外,大大小小角落里的“老乡会”找老乡的海报、纸片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网络上也到处都是找老乡的留言和QQ号码,这些饱含深情的标语、留言和纸片的确让初来乍到、远离家乡的新生感到一种温馨和幸福。但走近它,你会发现,大学校园的“老乡会”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和美好。

  送给新生一时的温情

  “老乡会”在迎接新生等活动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初来乍到的一年级大学生感受到了乡情的温暖,所以许多新生对“老乡会”有好感。

  每逢大一新生入校,二、三、四年级的学兄、学姐们都会积极地组织在校的老乡去迎接新生老乡,帮助他们报名、领被子、铺床、打水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学兄、学姐们热情的帮助和无私的照顾给新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听到许多讲着和自己同一乡音的话语时,一股浓浓的乡情便油然而生,彼此不再感到陌生。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老乡会”的规模也不同,人少的,一个省的都认老乡;人多一些,一个市或地区的学生结成“老乡会”;学生再多些,则以一个县的论老乡。“老乡会”大都要选出一个或几个“领导”,称“乡长”或“副乡长”。许多“老乡会”的宗旨都是服务于老乡,联络老乡感情。

  有些新生深情地说:“老乡们给了我各方面的照顾,使我在大学新环境中很快得到适应。”老生给新生介绍一些关于学校的情况并安排新生同学到适合他们的餐厅就餐,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校园生活。有的老乡还为新生举办“茶话会”,由老生在“茶话会”上讲述自己在大学生活及学习上的感受,给了新生极大的鼓舞。新生小李说:听了老乡的话,我更清楚了将来就业的形势,他们留下的遗憾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尽量避免。一名姓马的女生在谈到老乡时说:“老乡们谈自己对大学的体会,对今后生活的抱负,对我们的期望,那眼神完全是兄长、大姐们对自己小弟、小妹们殷切的期待,那情景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不管他们将来是成功或是失败,我都会记着他们的。”

  有的新生说,由于刚到大学校园,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该去哪儿看病才好,都是老乡主动领着去看病。新生小王告诉笔者:由于家里经济不太宽裕,他的医药费的大部分都是由老乡们给拼凑的。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远离亲人和朋友相聚到了校园,在这儿,每到重大节日,老乡们聚在一起互相交谈更能体现出自己的思乡情结。新生小张说:“中秋节虽然没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但在这里有这么多老乡,我们一起赏月吃月饼,过得非常高兴。通过‘老乡会’还认识了许多家乡的人,对自己学习和生活非常有帮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像小王、小张这么幸运。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很多老生都只是在师弟师妹们安顿好以后才礼节性地看望一下,留个电话,以便日后联系。即便如此,许同学依然认为:师兄师姐们来看看也挺好的,毕竟这里人生地不熟,有个老乡就有了亲人一样的感觉,有一种安全感。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位读大四的方同学。他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广东某“老乡会”。他们每学期都会有一两次聚会,大家聚在一起,用同一种方言交谈,平常也经常联系,有了困难互相帮忙,像朋友更像亲人。

  在中国同乡会网站上我们看到这样一句话:“少小离家,乡音难改,浓浓乡情,美好回忆;千里之外,故乡明月,唯我乡情,尽在心中。”这充分表达了同乡之间的深厚感情。乡情是一种永远无法割裂的地缘纽带,不管走到哪里,只要听见乡音,一种阔别已久的亲情便会迅速温暖全身。

  偏离初衷的演变

  老乡们能够聚到一起诉乡情,话乡愁,彼此增进了解,互相帮助学习,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笔者在采访调查中也发现,许多“老乡会”正在演变成“没有是非准则、只讲乡情义气”的狭隘、封闭的小团体,表现出许多负面现象。

  实际上,在经过一年两年的熟悉之后,许多同学对“老乡会”的关照不再那么满意了,认为不如多交外地朋友。所以开“老乡会”也不一定参加。其中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的同学说:开“老乡会”我是不愿意去的,20元的会费不是拿不起,而是每次开会都要去包舞厅,白白把钱送给了别人,我受不了。还有的同学说,不愿意参加“老乡会”聚会的目的是不愿意给家乡抹黑。一个同学认为,他很不习惯同乡中有些同学的言行举止和傲慢不羁的样子,认为和他们在一起会影响家乡人的形象。还有一些“老乡会”收费时没考虑贫困家庭学生的情况,只知让人交钱,不知交过钱后这位同学却需节省几日饭钱,为此,这些学生就可能借故不参加或是有意避开。有的“老乡会”聚会太频繁,影响了学习和正常的课外活动,既增加了学生们的经济负担,也把同学们的进取心、求知欲消磨掉了。贫困生小丽对参加“老乡会”有自己的看法:本身我就很贫困了,再让我交上几十块的会费,着实吃不消,还是不参加的好。

  老乡之间本该是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但少数人正是利用了这种感情,打着“老乡会”的名义骗吃骗喝,甚至骗钱。有些“老乡会”的负责人手头紧时就组织一次“老乡会”聚会,等老乡交过钱后,他们却极尽能事压缩开支,从中捞一把。虽然这是极少数人干的事,但其影响恶劣是难以估计的。而一位当了两年“乡长”的宋姓同学对“老乡会”也有着自己的苦衷:“当‘乡长’很累,老乡之间随便聚一聚是件好事,但真正要把大家都聚在一起,作为‘乡长’就要到各楼各寝室去通知,联系地点,还要收取会费,打老乡表,照相,很麻烦人,牺牲了很多学习时间,成绩也滑坡了,有时还得不到老乡们的信任和理解,很害怕你在收取费用时捞一把。”另一个当了一年“乡长”的同学说:“这学期开‘老乡会’,包的是歌舞厅,当天就花去200余元,外加上照相、打老乡表,又花去140元,到现在仍有130多元成了缺口,只好自己先垫上。”他感叹:“乡长”这“官”不好当。

  在采访调查中还发现,个别学生太重视老乡之间的感情而忽略了与其他同学的联系,在班里几个老乡自成一个封闭的小集团,既不与其他同学交往,也不许其他同学介入进去,不参加班里举办的任何活动,在不自觉中远离了班集体。另外,“老乡会”有时还起到婚姻介绍所的功能,通过在一起活动的交往和了解,彼此谈起了“恋爱”,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也有人称,发生在校园内的学生斗殴事件与部分“老乡会”同学参与有关。据调查,有些高校的“老乡会”几乎涵盖了大学各年级的学生。“老乡会”本是远离家乡的学子们为了交流情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而搞起来的,但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一些“老乡会”却在慢慢偏离了这个初衷,步入误区。

  走出小圈子融入大集体

  据国内某大型知名网站的一组统计数据表明,对于组织或参与“老乡会”的心理, 77%的同学是为了认识老乡、联络感情、交流经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15%的同学是在别人的动员下被动参与的,还有8%的同学仅仅是为了消除孤独感。一个“老乡会”的组织者说:“往往开学初的几天还有点联系,时间一长根本就是名存实亡,大家一旦融入到自己的班级、寝室,就会淡忘了所谓老乡间的情谊。” “这种靠‘老乡会’建立起来的感情其实很脆弱,还可能导致小团体主义的产生或拉帮结派现象。老乡的交流往往会优于‘非老乡’的交流,特别是遇上会员是同班或同寝室的情况,很多人就会先入为主地排斥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而把自己相对孤立起来,所谓扩大交际圈的初衷可能只是固定在某几个老乡同学身上,尤其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这种心理还会很顽固。”一名学生班干部说得有些痛心疾首。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很多高校都禁止“老乡会”的存在。一位老师说:“我们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都是希望他们好。我觉得新生刚入学,应该首先把注意力放在对自己将来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了解上,而不应该一味地沉湎在对‘家’的依赖眷恋上。而且很多‘老乡会’实际上成了‘游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风气很不好。”

  南阳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黄荣杰博士表示:教育部有明确的规定,禁止校园里成立同乡会一类的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省市,来自五湖四海,有很多同乡、学友是正常的,我们不反对同乡之间聚会联欢,联络感情,互帮互助,但是反对“老乡会”成为有组织的、排斥其他团体的团体,反对“老乡会”出现酗酒、斗殴等不良现象,从另一方面讲,不搞“老乡会”能够更好地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学生互相交流,增进情谊,增长见识,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还有利于学生加入其他的社团团体。

  不少高校的领导表示,希望来自天南地北的不同籍贯的大学生,以开阔的胸襟、开放的眼光善待每一位同学,以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和校纪校规约束自我,讲乡情更讲校友情,重乡音更要重是非,使自己成为一个心态健全、行为理智的现代人。

  从高中迈入大学,远离父母亲朋和关系圈的大学新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烦恼。南阳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葛宝岳副教授认为:“这并不是偶然现象,一些大学生加入‘老乡会’,反映了他们对结交朋友的渴求和愿望,学校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引导,因为并不是每一个老乡都可靠可敬,更好的风光也许正藏在不同籍贯的同学身上,学生会应该比所谓的‘老乡会’更有魅力,更有引导作用。”

 

■相关链接  
  • 大学校园“老乡会”易使新生陷入"义气"误区
  • 大学之怪:学生逃课泛滥 社会人挤着蹭课
  • 贵州民族学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东华大学开办美术考前班
  • 迪斯尼:小熊维尼“转型”迎接80岁生日出新招
  • 瑞典研究显示:喝茶可减少患卵巢癌的危险
  • 美洲黑人“家庭学校”增长 道德培养不示弱
  • 拉科鲁尼亚主教练卡帕罗斯将会续约至2008年
  • 生活科学:“14天计划”可帮人们改善记忆力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