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日报消息(记者傅雅妮)5日上午,胜利会堂,伴随悠扬的乐曲,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贫困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孤儿、残疾学生代表从市领导手中接过了能让他们继续读书的资助款。35万、30万、10万……市福彩中心、海城荣宽集团等单位和个人纷纷现场捐款。这是记者在2006年鞍山市扶困助学大会上看到的感人场景。市委书记张杰辉,市委副书记、市长谷春立,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张殿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公聚,副市长刘桂香,市政协副主席张大才,市政府秘书长柳广君,原市老领导郎英出席会议。会议由市委常委、秘书长孙春山主持。
近年来,我市在建设全方位社会救助体系工程中,基本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过程,从农村到城市全覆盖的教育扶困助学体系,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02年以来,全市共筹集和拨付资金达8350万元,资助学生人数超过30万人。
不断扩大义务教育阶段扶困助学范围。今年初,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受惠学生23.2万人,减免资金总额3689.3万元。
大范围推进“两免一补”。从去年起,我市加大了对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低保家庭和残疾人子女的“两免一补”工作力度,仅市财政就安排专项资金2244万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资金2032.9万元,资助学生5.4万多人次。
助力高等教育,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设立了“寒窗基金”,10年来,“寒窗基金”累计集资1229万元,资助了4494名考入高校的特困学生。去年,我市全面实行了对贫困家庭大学生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资助,全市共拨发资助款550.17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1872人。今年,全市已完成270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条件的审核和建档工作,市政府将拨发资助专项810余万元。激活了助学帮贷机制,已有400多名学生得到了高校助学贷款,贷款总额达280多万元。
谷春立在讲话中说,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解决民本民生问题,让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不断惠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采取了一系列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扶困助学是市委、市政府发展民生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全面整顿了国有民办教育,全市所有中小学全部实行义务教育,让贫困家庭子女同样能够享受到优等教育资源。为了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建立了全覆盖的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完成的扶困助学体系。市委、市政府衷心希望全市所有实现升学愿望的困难家庭子女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化成学习的动力,自强不息,发愤图强,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家乡、回报党和人民。
谷春立说,让所有的学生接受良好教育,让所有困难家庭得到关爱,事关人民利益,事关未来发展,事关鞍山和谐。希望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做好扶困助学工作,为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鞍山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