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锋老师正在给孩子们开班会。
瘦瘦的李小锋看上去比他33岁的实际年龄要大很多。他是蓝田县九间房乡柿园子小学惟一的教师,这所复式教学的初级小学一到五年级有21名学生。
柿园子小学校园很小,巴掌大的院子两端,一间屋子是教室,一间屋子是办公室兼李小锋的宿舍,墙壁上贴着多年来柿园子小学获得的一张张奖状。
在这里,李小锋要教所有的课程,还要负责看管学校。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了14年。
14年前的1992年5月,柿园子村的第一名高中生李小锋正在信心十足地准备高考,这时噩耗传来,他患胃癌的父亲突然去世。父亲的生病和去世,不仅花完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不少的债务。面对年幼的妹妹和在沉重打击下病倒的母亲,李小锋放弃了当年的高考,打算去打工挣钱。就在这时,当年的村主任找到他:“村里的代课老师不干了,孩子们没学上了,你是高中生,你来给孩子们当老师。”
就这样,19岁的李小锋当上了每月只领53元的代课教师。
1997年,李小锋24岁了,原本定下的亲事,因为女方觉得他“当老师没本事”而提出退婚。李小锋觉得自己也没脸再在村里呆下去了,放了暑假,他怀着要改变命运的想法,到西安打工。很快找到了一份推销化妆品的工作,第一个月就领到400多元工资,这可是他当老师半年的收入。李小锋很高兴,还以为自己以后就可以这样生活了。
但李小锋没有想到,村主任和村支书会双双来西安找他。“已经开学了,孩子们没有老师上不了课。”放心不下孩子的李小锋又回到了学校,从此就再也没有提出离开过,只是每年的假期,他还会继续打工,贴补家用。
如今李小锋已经结婚,也有了可爱的儿子,他也拿到了电大的大专文凭。
14年来,柿园子小学从原来摇摇欲坠、百孔千疮的土墙教室到现在的砖房子,孩子们也有了统一的课桌、板凳。
14年来,柿园子村的适龄儿童没有一人辍学,李小锋教过的134名学生中,有6名考上了大学。
14年来,李小锋的工资涨了4次,53元—73元—93元—103元。
李小锋现在是九间房乡仅有的一名代课教师,他说:“按照政策,我这样的代课教师也是要被清退的,但这里太穷,没人愿意来,所以我就留下来了,而且我是自愿的。我相信我还能再坚持14年,村子里只要有一个孩子上学我就要继续上一天课。”
马上要过教师节了,这是让李小锋感受温暖的日子,这一天,孩子们会把山里采来的野花或者河道里拾来的石头作为礼物送给他,这时的他很满足会觉得自己很伟大。
山里人住的比较分散,21名孩子中最远的家里距离学校5公里路,孩子们每天在山路上往返学校两次,有时为了赶上课时间,他们都是跑回家吃饭再跑到学校,遇到阴雨雪天气上学就更困难了。这让李小锋担心和心疼。
今年的这个教师节前,李小锋说出了这个愿望:“如果学校能变成寄宿制学校,能有灶具和做饭的地方,我每天给孩子们做饭,孩子们不用再来回跑,那该多好。”文/图记者王晓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