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历史是一面镜子,作为历史主要承载的爱国主义基地的现状如何?近几日,本报记者到海口市2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 据介绍,海口市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5个,其中“云龙改编旧址”为中宣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硕勋纪念亭”为民政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市级教育基地8个,区级教育基地1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常设机构,专人管理,可以正常开放的仅7家。 据了解,每年教育基地活动大多集中在几个节日:学雷锋纪念日、“四五”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518国际博物馆日。平日里,整个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绝大多数门前冷落车马稀,能看到参观者的基地屈指可数。除了以接待外地游客为主的五公祠、海瑞墓、秀英炮台等几个基地收费外,其它基地都免费向参观者开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五公祠、海瑞墓、李硕勋纪念亭、一大旧址、云龙改编旧址、冯白驹故居、秀英古炮台等有简单陈列室。其中除海瑞墓、李硕勋纪念亭配备音像设备可以播放讲解词和专题录像片外,多数是碑廊和玻璃橱窗式的图片、文字加少许实物的展览陈列,陈列内容简单。其他基地则都没有陈列室,观众无法详细了解人物史料。配有讲解员的基地更是寥寥无几。 海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经费困难,大多数规模过小,图有虚名。只有冯白驹故居等少数几个成立管理处,有专人管理,其它基地都是聘请临时工管理,所拨经费由区级财政支付,全部用来解决临时工工资,临时工的职责是看护、打扫卫生、管理花草。 一些教育基地遭受着冷遇,如林文英烈士纪念亭、演丰地区人民革命纪念园等基地年久失修,濒临倒塌,亟待抢修。 当记者一次次站在一个个历史名人和先烈们的墓(碑)前,看到的却是遍地的垃圾和可怕的冷清,透过历史的镜子,心中感慨万千。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为了缅怀先烈,以史育人,政府、家庭、学校等社会各界能否形成合力,为希望了解海南的参观者,特别是我们的孩子多创造些条件,让我们的历史一代代延续?

走近纪念碑旁,镜头中男子随地小便的景象时有发生。 记者 陈康 摄
冯白驹将军故居
承载史迹:1903年冯白驹出生于此,后来成为将军组织和领导革命活动的场所。1984年,原琼山县人民政府拨款在原址重建。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通过雕像、卧室和陈列室等,了解到琼崖革命斗争的史迹、冯白驹将军及其革命一家的英勇事迹。 现状现貌:位于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1986年被列为琼山县重点保护建筑物。2003年海口市拨款110多万元,重新扩建冯白驹故居,于2004年成立冯白驹故居管理处,由琼山区财政支付管理费。冯白驹故居经多次修缮,但始终保持其砖瓦结构的海南农家房本色。记者在那里的一个多小时,没有看到其他参观者。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
承载史迹:李硕勋纪念亭是为缅怀我国早期学生运动杰出领袖、我军的卓越指挥员,江浙、两广党组织领导之一李硕勋烈士而建。931年9月5日,李硕勋在海口东校场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现状现貌:李硕勋纪念亭位于海口市海府路五公祠对面,1989年8月,国务院批准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民政部公布其为全国首批10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者采访当天?熏有10余名游客正在陈列室内听取讲解员介绍。据管理员说,该纪念园共有8名管理人员,每天有专人值班。
王白伦烈士纪念园
承载史迹:王白伦烈士一生征战,功勋卓越,献身革命20年。该园是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根据地之一,被中央授予“革命根据地”锦旗。 现状现貌:该园位于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记者在园前看到,纪念园大门紧锁,旁边的栏杆被打断成了一个“侧门”,整个园子比较大,但杂草众生,垃圾遍地,臭味熏天,看起来已经很久没人参观。园内革命烈士芳名录的碑廊有二块已经不知去向,碑上几十位革命烈士的名字被人为地“除”去。
罗经盘烈士纪念碑
承载史迹:纪念碑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遵谭阻击日本侵略者牺牲的琼崖纵队指战员的。1998年11月被原琼山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状现貌:矗立在海榆中线21公里路旁,亦是往遵谭镇的路口,纪念碑四周铺满了村民晾晒的番薯条,石栏有多处断裂,四个进出口均被杂草覆盖,碑的基座胡乱丢着两个枯朽的花圈残骸。碑身出现多处裂痕。平时也没有专人管理,只是在每到清明节前夕,有关部门才请人清理一下杂草。
林文英烈士纪念亭
承载史迹:林文英原籍文昌县,是海南人中参加辛亥革命的第一人。1913年林文英先生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在海口市创办海南最早的报纸——《琼岛日报》,宣传孙中山民权思想。 现状现貌:林文英纪念亭和殉难处纪念碑分别矗立于海口市府城镇琼山工人文化馆内大门两侧。纪念亭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柱子和亭顶布满裂纹,摇摇欲坠,整个亭已被小铁丝封住,不让参观者入内。纪念碑旁边就有一个装垃圾的矮小屋,苍蝇虫子随处可见,臭气熏天。
人民公园烈士碑

客少景败
承载史迹:1954年4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在大英山建立“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冯白驹纪念亭位于海口市人民公园内,亭前建有冯白驹将军半身塑像。 现状现貌:公园一般接待的都是学校集体组织的学生或者单位一些入党宣誓人员,也没有专门的解说员。记者看到,一些市民正在纪念亭的正亭里学习交际舞,旁边的两个耳亭里还有人躺在凳子上睡觉,几名男子正在研究彩经。亭墙上还见到被人胡乱涂划的痕迹。
金牛岭烈士陵园
承载史迹: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海南岛上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有琼崖纵队革命烈士,渡海英雄和琼崖地下学联革命烈士等先烈们长眠于此。是海口市主要安葬、安放革命烈士、革命老同志遗体、骨灰的场所。 现状现貌:位于海口市金牛岭的烈士陵园,始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约93亩,园内现有革命烈士墓104座。园内有的陵墓高大整洁,有的杂草丛生。沿着水泥路前往陵墓中心地带和骨灰楼,沿途的垃圾四处可见。
演丰革命纪念园
承载史迹:演丰是开展革命斗争较早的琼崖著名老苏区之一。建有徐成章烈士、徐天炳烈士、吴克之将军岗岩石像,还建有陈列官、八角亭、伞亭、碑栏等。 现状现貌:记者在现场看到,纪念园内杂草茂盛,小道上凌乱地散着石头,园里纪念馆室内满地都是动物的粪便、墙壁脱落的石灰块和玻璃碎片,所有的窗户都已经没有窗叶,就连门上的锁也是坏的。每年的清明节时,附近的学生才到纪念园去扫墓、献花圈一次。
李向群烈士广场
承载历史:向群小学被列为思想教育基地,修建了李向群广场。广场中央就是李向群扛沙包袋的雕像,雕像后面的墙壁是江泽民、张万年、迟浩田等人的题词。 现状现貌:记者发现唯一一条通向英雄墓地的小路,竟然被一大堆黑色的类似粪便的东西堵得严严实实,无法通过。记者只好踩着路边的灌木丛过去。墓的四周灌木杂草丛生,3只黄牛静静地在里面吃草,地上到处是牛粪,臭味冲天,雕像的基座被划得乱七八糟。
琼崖一大旧址
承载史迹: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海口市竹林村邱宅(今新华区竹林里131号)召开,宣告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正式成立。参加大会的代表有王文明,罗文涛、冯平等,代表全琼党员240多人。2001年,国务院批准该会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状现貌:记者来到位于解放西路的一大会址。刚走进会址,记者就感觉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整个院子里也打扫得十分干净,各间陈列馆都开着窗,通气较为良好,各种消防设施也十分健全。据会址管理处一负责人介绍,该会址有专门的管理处,有专门的讲解员。来此参观的游客以海南各单位组团为主,也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均免费向观众开放。今年接待的游客已经超过6万人次。
九·一八纪念碑
承载史迹:这个纪念碑是我省惟一以毋忘九·一八国耻这个主题的纪念碑。1931年9·18事变后,海南省各界群众在府城镇集会讨伐日本的侵略,群众踊跃捐款,建立了这座造型独特,意义深远的纪念碑。 现状现貌:建于1931年12月,位于海口市府城镇街心公园。这座具有严肃意义的纪念碑如今没有受到当地人的重视和保护,平日里围满了乱哄哄的小摊点,有卖彩票的、卖衣服的、卖水果的、卖拔火罐的,还有玩扑克牌的……走近纪念碑,一股尿骚味扑鼻而来。这对后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庄严肃穆的景象不再。
琼崖红军改编旧址
承载史迹: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冯白驹为首的中共琼崖特委按照“团结抗战”的指示,与国民党海南当局达成协议,于1938年12月在云龙将原在岛上的共产党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第14统率区民众抗日自卫独立队。 现状现貌:琼崖红军改编旧址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1989年12月建成开放,是全国10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双拥)教育基地、海南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记者到达时,基地的大门紧闭,喊了很久都没有人回应,但是大锁却没有上锁,记者就自己打开走了进去,园内宽大整洁,花木繁盛,肃穆庄严,空无一人,陈列馆和管理处都是“铁”将军把守,透过其中一个陈列馆的窗户和门缝,隐约可以看到馆内的内容和实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