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北大取消量化考核符合高校“学本位”
|
来源:华夏时报 2005-12-7 10:47:00 |
|
据悉,北大中文系在教师聘岗时已经实施代表作制度,对科研工作不再进行量化考核。这是北京大学为了克服追求论文发表数量带来的弊端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北大这项实事求是、真正体现了学术规律和大学精神的改革,可谓中国学术和数百万大学师生的福音。 这些年来“唯数字论”在国内害人不浅,大学内也不能幸免。没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大学教师评不上教授、副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不了业,诸如此类现象成为正常。而很多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被迫托关系、交钱发表论文。这一严重背离学术规律的考核办法,严重伤害了学术公平和学术规范,其对当今国内学风不正、剽窃横行等不良现象的出现贡献甚大。然而,这一切现象的背后,实质是目前一些大学管理体制“官僚化”的生动体现,是以“官本位”取代了“学本位”。 北大此次推行论文代表作制度虽然只是在中文系内进行试点,但可以看作是回归大学精神本源的根本之道。这个做法既与国际规则相符,也与北大自身的历史相契合。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时,提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理念而成就了北大的历史地位。那时,从未受过大学教育的“社会青年”梁漱溟,以一篇佛学论文《究元决疑论》而得到蔡元培的赏识,于是,梁漱溟与胡适同时成为北大的教师。这种情况在一种“官僚化”的体制下,决不会出现。北大的改革也可以看作国内其他高校推行相应改革的开始。但是,这项改革能否在全国顺利推行,还要看教育界是否真正具有了打破大学“官僚化”的管理体制的决心。不论如何,未来高等教育的改革都必然要求各大学高层管理者们彻底抛弃“官本位”的思想,树立“学本位”的观念,不要把自己仅仅定位于一个当官的,更要定位于一个教育家,不要把大学当作一个“官场”,而是一个“教场”。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