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求职就业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上海大学生就业:求职遭"忽悠"成投诉热点
来源:《新闻晨报》     2005-12-7 10:48:00
 
  晨报迅 以招聘为名骗取“培训费”、借“录用前实习”招“免薪”劳动力……国家人事部在全国人才市场第三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招聘会期间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大学生求职中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投诉。一周过去,笔者昨日从人事部相关部门获悉,虚假招聘已成为本次服务周投诉的重头。

  据了解,这次人事部设立举报电话,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招聘中受歧视、遭虚假招聘等行为予以严肃查处。笔者昨日连线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大学生就业部,获悉一周来没接到任何遭歧视的投诉,反倒是虚假招聘成为投诉的热点。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虚假招聘经常发生在一些不正规的企业中,而一些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则常常成为虚假招聘的受害者。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大学生就业部负责人孟女士表示,被投诉单位基本不在本次服务周注册的企业中,不过虚假招聘问题仍须引起重视。

  笔者在对沪上各高校大学生的采访中也了解到,尽管今年的毕业求职刚热起来,但不少学生已遭遇各种类型的虚假招聘,其中多数学生表示,因尚未毕业而不能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从而失去了法律保障和投诉依据,白白给“忽悠”了。“我上个月就为一个单位免费打杂了。”复旦大学中文系大四学生小刘很郁闷地告诉笔者,上月她通过某企业的面试,由于没毕业还不能签订就业协议,企业要求她开始实习,小刘以为已经定下来了,几乎每天按时上班,跑前跑后很积极。可一个月后,老板以她生病没请假为由,不录用她了,连工资也不给。小刘准备寻求法律援助,因为没有协议和相关承诺,看来只能“哑巴吃黄连”了。

  对大学生遭遇虚假招聘的现象,法律专家表示,没有就业协议保护之下,学生也能在应聘之初通过其他途径寻求自我保护。中国劳动争议网劳动保障咨询顾问苗其巍建议,学生应聘时可采用“软硬兼施”的方法。首先应知晓应聘单位是否正规、信誉度如何,尽量避免应聘此方面有缺陷的企业;此外还应要求有招聘意向的企业有所承诺,书面提供明确岗位和职责说明,成为以后维权的凭证。苗其巍提醒,随着就业高峰的到来,为避免遭受虚假招聘,学生求职时应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必要时可采用录音或摄影手段。 作者:□林颖颖
■相关链接  
  • 千篇晏才宏悼文拷问:科研教学谁重要
  • 招聘还有多少潜规则?毕业生求职碰壁案例解析
  • 全国高校地理学术年会在泉州师院举行
  • 郑州考研人数37777人又破记录 1月14日开考
  • 校园毕业族:先算三笔帐 再挤考研桥
  • 一导师一年带42名研究生
  • “奥运研究生”报考热20选1
  • 美国移民排期、移民配额等候期解读
  • 美国家庭移民条件类型及条件的介绍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