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教师,特指那些“学非所用”,所教科目与自身专业不一致的教师。记者近期调查了北京、山西、甘肃、浙江等省市的偏远农村学校后发现,非专业教师的大量存在,为“课程资源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的农村学校雪上加霜,严重阻碍农村教育发展。 非专业教师泛滥 非专业教师在农村学校的现状如何呢?山西某市的一位教研员告诉记者,他最近去的一所初中校现有377名学生,19位教师中,政治、地理、历史没有专业教师,最严重的是数学,没有一位教数学的教师是这个专业毕业的。 非专业教师不仅在中学大量存在,在分科相对少的小学也同样存在。目前,在北京房山的一所山区中心小学,信息技术、英语、美术等科目没有一名专业教师,校长只好想方设法通过培训一部分教师来上岗。 除此以外,在记者接触到的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里,教师不配套、专业不对口的现象相当普遍。外语、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师严重匮乏,体育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物理,一个专业毕业生教两个毫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在一些学校大量存在。在一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行政部门的要求开设了,但专业教师往往没有保证,所以学校的课表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本来,偶尔出现非专业教师,对教学影响并不一定大。可现在,这么大范围出现的非专业教师现象却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浙江省曾对一个山区县的小学英语师资现状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该县84名教师中,30人为专任英语教师,占35.7%。英语课教师兼任其他学科者5人(均为英语专业毕业),占6%。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英语者49人(均为非英语专业毕业),占半数以上(58.3%)。其中有57.1%的教师任3个及三个以上年级的课,有的专教英语,有的兼任两门及两门以上学科。 由此带来的是教师专业知识缺乏,导致学生发音不准,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里,很多学生对外语学习缺乏基本的兴趣。
专业教师缺口大 非专业教师的大量存在也给专业教师带来烦恼。项老师是上海市某远郊区中学的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由于他是学校思想政治课惟一的专业教师,学校让他年年带初三毕业班。而初一、初二年级的思想政治课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这对项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项老师苦恼地说:“由于初一、初二基础没打好,在初三即使使出混身解数,在一年中补上前两年的知识缺口,同时完成初三的教学任务,我真觉得力不从心。” 非专业教师的存在,直接造成了大量的兼课现象,有的教师甚至要教三到四门课。“农村学校的教学骨干几乎全被调进县城,学校的很多学科没有教师可配。”甘肃省一所农村中学校长无奈地说,“除了让教师兼课,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造成非专业教师存在的背后原因是复杂的,而师资城乡分布不合理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在很多地区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农村地区师资匮乏,很多专业缺少专业教师,甚至没有专业教师;而同时,在市区或条件较好的学校却出现一些专业教师超编现象。 由于城、乡中学任教的教师收入差距较大,许多农村初中的教师已经不能安心在农村中学任教,他们千方百计调离农村中学进入县(区)的学校。原先在计划经济情况下进入的教师,几年后就向大城镇方向跑去。就是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引进的外省市教师,在农村中学“镀金”后,也寻找机会“逃离”农村学校。这样,使农村学校既不能吸引到优秀教师,自己培养的骨干教师又在大量流失。 项老师所在学校,平均每年就有两名以上的骨干教师外流,而且每年还有老教师退休。而在项老师工作的十多年里,先后进入本校的仅有十几名新教师。 与师资分布不合理同时存在的还有教师专业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一个针对重庆市、江津市两级贫困乡镇所有中学教师专业情况的调查显示,教师所学的专业结构比例失调,228名中学教师中学文科的教师多达155人,占68.2%,而学理科的教师只有59人,占25.8%。因而出现多数教师所学专业与现任学科不对口,学非所用。 非专业教师何去何从 虽然学校缺少专业教师,但山西省某农村中学的郑校长心中却有自己的打算。他想方设法为学校的非专业教师争取培训的机会,有几个教师在教学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主动参与自学。 “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差不多完全靠自学,现在不但可以教学生,还是其他教师的老师了。”他对此感到很高兴。 和这个中学一样,在不少地方,记者陆续听到一些非专业教师自学成才、胜任新学科教学的例子。这表明,并非所有的非专业教师在教学上都力不从心。 “在某种情况下,非专业教师的教学不一定不如专业教师。”甘肃省某市教研室李老师说。在前些年,他所在地的农村初中学校涌现出不少“万能教师”,不过,在近年来却越来越少了。近几年,他所在的农村地区,引入师资质量在降低。究其原因,李老师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过去,因为读师范学校负担轻,农村的很多尖子生报考了师范。毕业后,由于这样的学生自身素质高,即使教的专业不是所学专业,可因为自学能力强、后劲足,其中有很多人脱颖而出,成为农村的骨干教师。” 近几年这样的教师却日渐稀少。李老师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学扩招以及高中学校增多之后,给很多农村初中的优秀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带来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师范学校招生的生源质量下降,而这用不了几年就已经反映到教师素质上。 “很多农村地区现在并不‘欢迎’引进优秀教师。”山西省某市教研室的田主任语出惊人。他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了优秀师资不能来农村的原因——越是偏远落后的农村学校缺人,越是难以招到素质较高的教师。一些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想回来工作,但回到县教育局却分不下去。重要的原因只有一个,财政紧张,分下去也开不出工资。相比之下,用代课教师所需要的工资就少得多了。 这在农村是一个现实,残酷的是优秀师资无法引进,而代课教师的质量问题又难以保证。那么,在农村,非专业教师的问题究竟应该怎么解决?非专业教师到底还要存在多久?他们的路何去何从?也许现在没有人能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