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近日在网上展开“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和最差教师”评选活动。此次评选将产生5名“最差教师”。据悉,评选结果及相关信息不作为学校相关人事考核依据,但将进入该校党委宣传统战部建立的“四川师范大学师德档案”。 (《北京晨报》2005年10月30日)
成都中小学的“超级教师”评选还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不甘寂寞的高校,虽不屑于参加“小儿科”此般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娱乐游戏,却不等于他们就不会玩别的花样。川师大组织师生在网上评选“最佳教师”和“最差教师”,也算是给“超级教师”来个狗尾续貂吧。
教师职业和其他职业一样,从业人员中,难免泥沙俱下。不过,就整体素质而言,这个群体的素质显然远远高于绝大多数行业。换言之,在一个拥有数千之众的高校里,不要说评选“最×教师”了,就是评选“最×领导”,各取前5名,照样绰绰有余。问题在于,人数好凑,至于说有没有必要评选“最×教师”,值得商榷。
有人曾将教师职业称作“天底下最危险的职业”。初闻此言,甚感不解。仔细一想,不无道理。三尺讲台,教师的一言一行,随时都在被学生褒贬着。褒奖之处,兴许转瞬即逝;贬损的地方,或许终生难忘。让学生评选“最×教师”,终于给学生找到了一个“秋后算账”的机会,投上一票,是我的权利。而个别心理失衡者,极有可能恶意投票。从理论上说,一个学生可以对一名教师他(她)所喜欢或者厌恶的老师,多次重复投票。如果组织评选的部门,在计票时无法剔除网上重复投的票,这种评选的公证性,显然要打许多折扣。更何况,虽然只是号召学生评选,如果个别教师为拉票,找熟人投自己的最佳票,投有过节同事的最差票,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不知道川师大的组织者事先考虑到这些影响评选“最×教师”评选的干扰因素没有。倘若采取了,具体的措施能否公布于众?假如没办法甄别利用网络匿名捣蛋的恶意评选,敢问据此评选出来的“最×教师”名副其实吗?
评选“最×教师”的做法不可取,还在于评选标准的界定非常模糊。以该校公布的“最差教师”的标准为例,“师德低劣、混天过日、教学松垮、敷衍学生、不遵行教师礼仪,不遵守学术规范、不遵守学校规章,为师生所不欢迎”即为“最差教师”。师德和教学能力不是一码事,二者脱节怎么办?让学生糊里糊涂投票,总得将游戏规则制定得严密一点。过于宽泛的评选,等于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分不清“最×教师”究竟是“×”在师德呢,还是“×”教学科研能力,或者“×”在偶然的得罪人上。
评选“最×教师”,人数多的学院的教师既有利更有弊,票数多少,皆因认识你的人多。还有上课多的、交际广的教师,也是有利有弊。相反,那些课少、不爱出门的教师,不管人是好是坏,一般不会招致太多的危险。网上评选“最×教师”,这些教师中的优秀或差劲教师,会不会成为被评选者遗忘的角色?
教务处每学期搞的网上评议任课教师,足矣;“最×教师”评选,不搞也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