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宏观调控,统筹解决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重点、节奏,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各类教育内部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在着力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中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重视幼儿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工作,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快民办教育发展,形成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三农”服务的能力。统筹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落实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做好教育稳定工作。
●推进机制创新,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实施扶贫助学利民工程,做好城市特困家庭子女和进城务工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工作。改造薄弱学校,努力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化解教育的债务负担,降低择校收费标准,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公平和谐的教育。继续深入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全面严格地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实行教育收费听证和公开制度,服务性收费坚持自主自愿,学生用品实行阳光工程招投标制。加强教育行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八条禁令”和“八项承诺”,完善师德测评考核奖惩机制,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和评议。
●坚持以人为本,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内涵质量上来。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热爱学生、无私奉献,学校党政部门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教育行政部门为学校、为基层服务。以机制创新、制度建设为动力,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做好初中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研究。聘请中小学教学质量社会监督员,向社会开放课堂教学,建立社区、家长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改进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六讲六做”、“新三好”教育活动和系列主题读书活动。加强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和心理健康、毒品预防、艾滋病预防教育。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十百千德育工程和青少年绿色上网工程。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和青少年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制度,密切与社区的联系,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牢固树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用权谋利的意识,增强人大意识和公仆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置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密切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教,认真贯彻落实好教育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行政决定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教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不断深化政务和校务公开工作,加强群众监督。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努力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