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广州中考将改变以往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的唯一录取标准,而是通过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全市学生以等级制录取,并且将优先考虑学生初中三年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结果将成为初中毕业和普通高中招生的依据(10月19日《南方都市报》)。
中考将要舍弃沿用了多年的实分制而以等级制录取,并不是广州的首创,国内一些率先进行教育改革的省市,早就实行了等级制。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与升学挂钩,这项改革措施有诸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首先,为全面整体的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采取多渠道录取新生等方面提供了余地和条件。等级区分的意义在于确认学业成绩优秀学生优先录取的同时,又为综合素质评价优秀和具有不同特长潜能的学生以录取的机会和余地。
其次,等级制模糊了实分制对学生学业成绩过于精细的区分,避免单纯的搞分数排队,有利于引导学校、教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实分制是将学生分为100个等级,每一分都可能决定大量学生的出路(如能不能上高中,上什么高中等)。事实上,一分之差并不能真正说明学生的实际能力、素质上的差距。
再次,等级制作为录取的依据,它将改变学生只关注分数、不重视日常行为表现的传统观念,对约束学生的言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而且也会使学校、教师进一步明确平时教育工作的指向性。
由于一些人已习惯于实分制区分,认为等级制没有原来那么精细,那么“硬”,使人对等级制的合理性难免产生疑虑。其实,将人的综合素质纳入评价并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创造。早在两汉时就有“察举制”,在现代还有我们记忆犹新的“推荐”“保送”的升学制度。只是,随着教育状况的改变,等级制更趋合理,更有可行性。
等级制作为一种教育改革,将成为今后的趋势。教育改革要取得实质进展,必须突破评价制度的瓶颈。等级制究竟能够取得多大成效,在我国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路程要走。而现在我们需要迫切努力的是,必须加快教育均衡化的步伐,扩大高中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同时还要加大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力度,使得高中学校发展相对均衡,高中学位充足,并不断完善和规范综合评价的程序和细节,使其更科学、更公平、更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