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批建立自学考试制度的地区之一,北京市目前共有130多万人参加过自考,占常住人口的近1/10。这是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北京市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25周年纪念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中国已有4300万人参加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平均每30人中就有1人,自学考试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也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截至去年,中国自学考试累计培养专科、本科毕业生共625万,基本形成了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三分天下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目前在籍自考生1900余万人。
目前,北京自考生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考生有近2万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为1488人,这些研究生所学专业集中于英语、计算机、新闻、法律、金融等领域,参加自考的动机或是为了增加知识储备,或是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或是出于个人兴趣。北京参加自考的60岁以上的老人有2471 位,许多老人把参加自考作为退休后的一种精神寄托,还有一些老人是为圆一生的大学梦。
一些研究生选择自考是为了丰富知识储备。清华大学女博士张斐然自学了工商企业管理、心理学、金融学三个专业,她说,新型人才既要有专业深度,又要有知识广度,选择自考就为扩展科研思路。博士毕业后,她被专业公司作为高级人才高薪引进。自考学习让她更好地理解了自考生的艰辛,业余时间,她开设了自考论坛,为自考生提供心理和专业知识服务。
部分研究生选择自考是为了适应工作需要。闫鹤翔,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现在北京一家 IT公司作管理。他说,研究生时学了行政管理专业,工作中要和工程师打交道,为有共同语言,和他们更好交流,他参加了自考计算机信息专业学习。孟晓林,北京一家软件开发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北航读在职硕士期间,他参加了自考电子商务专业学习。当时,电子商务专业还很少有高校开设。如今,电子商务专业主干课程已学完。这些知识让他在起草项目文稿、进行商业谈判和合作时,更内行和自信了。
出自个人兴趣参加自考的研究生越来越多。李青从北师大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某部队院校任政治教师。如今已是教研室主任的他,即将取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文凭。他选择自考主要是出于对文字工作的长久兴趣,通过自考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等专业知识学习,他的视野丰富了,生活充实了。文化部干部闫平研究生时学的是历史专业,他参加英语专业自考,主要也是出于兴趣。
北京教育考试院自考办主任高福勤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科门类齐全,考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由选择专业,自由选择学习方式,适合已具备较强自学能力的研究生参加。研究生们表示,能否拿到自考文凭不重要,学到专业知识才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