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与老工业基地同步振兴,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初步显现。与2002年相比,目前全省职业教育在校生73万人,增长29.75%。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1万人,增长20.12%,占高中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42.05%,提高了1.9个百分点;今年招生21.4万人,增长了49%,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的比例为45:55。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9万人,增长26.6%,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3.4%。累计培训在职职工600万人次、下岗职工15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350万人次。
总结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我省在落实国家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出台促进职教事业发展的政策、开展具体工作、组织相关活动等方面实现了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突破:
一、政府高度重视,不断提升县级职教中心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县级职教中心作为实施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基地,承担着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供给县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任务。职教中心建设工作连续三年写进《辽宁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3年辽宁省委下发了《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辽委发[2003]3号),明确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十五"期间职教中心建设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到目前为止,全省52所职教中心,已有47所进入了标准化的行列。"十五"期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53亿元,主要用于奖励经检查评估确认符合条件的标准化职教中心和扶持特困地区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我们重新思考职教中心的功能与定位,制定了《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内涵提升工程建设意见》,省政府即将召开全省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明确"十一五"期间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方向,即通过提升内涵建设标准,拓展其功能,将把职教中心建设成为覆盖农村区域的,推动人才培养、推动经济建设、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机构,并连接起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把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取之不尽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切实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以职业教育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和走出职业教育困境的根本途径,也是紧随时代发展和进一步密切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关系的根本要求。辽宁省教育厅制定了《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以省、市、学校信息环境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以加强信息化等现代教学手段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建设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库,为职业院校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目标是在省内建成一个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覆盖全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信息网络,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各个领域的应用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2006年完成20-30个专业的教学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到2010年力争建成覆盖全省职业院校主干专业的教学信息资源库,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水平,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省级财政拨付1500万元的建设专项资金,同时,要求各级财政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政策突破,吸引、稳定优秀人才在职业院校任教
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好一所职业院校的基础。要形成这样一支队伍,除了培养培训之外,还要把好入门关,并拓宽来源渠道,适应我省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此,我省制定了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准入制度。规定: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原则上要从具有本科学历,并在相关实践岗位上工作3-5年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以保证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职业院校选择教师时,对实践操作技能强、具备教师素质的专业人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人事部门制定政策,打破编制壁垒,职业院校可以从企业聘用专业教师,打通了优秀人才流向职业院校的途径。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自2003年以来,我省在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进行了三年的教授级讲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评审工作。这项政策对于稳定现有优秀人才、吸引优秀人才来中等职业学校任教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加快"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人事部门规定,对职业院校中实践能力 要求较高的专业教师,可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
四、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全面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006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把职业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2006年全省50%以上的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到2007年全省所有的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依照国家职业标准开展面向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加强鉴定组织管理工作,确保鉴定质量,对于不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鉴定工作的职业院校,取消其鉴定资格。随着"双证书"制度的全面实施,必将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五、全方位练兵,连续三年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生专业技能大赛
为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展示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辉煌成就,更好地为我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服务,经省政府批准,从2004年起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和广播电视局等部门联合主办了辽宁省第一、二、三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三次大赛涉及人数近20000人,涉及数控车床、普通车工、钳工、焊接、汽车维修、计算机动画制作、中式烹饪等工种。
通过技能大赛,强化了职业学校坚持就业导向的办学方向,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各市掀起"学技能、比技术"的氛围,加强了各类学校间的沟通,向社会展示了职业教育的优秀成果和广阔前景。每届大赛的优胜者几乎都被大型企业争抢预定,对增强就业起到了良好作用。省政府已经决定,要把技能大赛作为今后职业教育竞赛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赛事,经常搞下去,充分发挥竞赛活动在人才培养、选拔、激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六、发挥地方高等院校的优势,开展省内高等院校与县级职教中心结对帮扶工作
以服务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辽宁省开展高等院校与县级职教中心结对帮扶工作。省教育厅统筹协调,选择资质较好的高等院校与县级职教中心构建双方相互沟通的桥梁,鼓励校际之间对接办学,盘活资源,激发活力,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省内高等院校与县级职教中心结对帮扶的意见》(辽政办[2006]45号),今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结对双方进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合作双方都尝到了甜头。北票市职教中心的合作伙伴――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北票市职教中心强有力的支持,尤其在机械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及专业教师的培训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快速提升了北票市职教中心的办学水平。
作者简介:高红梅,1969年生,女,辽宁沈阳人,辽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硕士。 (东北新闻网专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