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沈祖芸)由上海市教育信息调查队组织实施的、每半年监控一次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抽样调查近日第五次公布结果。通过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19个区县129所学校的近3000名学生、1200多名教师和2800多名家长实施调查后显示:课业负担较第四次调查有所反弹,学生上学愉快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学校执行“减负”措施的力度有所下降。
从学生自身的感受上看,76%感觉上学愉快,比第四次调查结果下降了近20%;近30%的学生感觉课业负担过重,比第四次调查上升了12%,其中,民办学校学生感受过重负担的比例达38%。同时,27%的学生明显感到考试压力的增大,近20%的学生感到因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根据各年级呈现的态势分析,这些指标的上升尤其在起始年级和九年级等学段衔接的过程中表现得异常明显。
“到了该认真审视怎样的教学才有效的时候了。”面对客观的调查数据,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认为,5次实时监控表明“减负”不能光靠行政命令,其深层原因反映的仍是对教育本原的忽视。他指出,教育教学有规律,除了教育外部的原因之外,关注教学过程、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有效性,在遏制不合理课业负担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试等教学基本环节,寻找和把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切实提高质量和效率,是当前“减负”有所作为的切入口。
尹后庆告诉记者内心的隐忧:当前,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作业效度的轻视几乎是个“致命伤”。从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精选有针对性的作业,到认真逐一批改这些作业,再到发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个别辅导,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矫正---改进的循环。这个循环既能让教师清晰地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程度,又能为下一轮的教学找到扎实的新起点。而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现象: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从而又不加选择地压给学生过量的作业,以为只要多做练习就能提高质量,作业之后既不批又不改,只让学生自己对答案,耐心的“面批”不见了,有效的“订正”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做千校一面的“一课一练”,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高效率作业环节的缺失把教学的连贯过程‘拦腰斩断’,使反馈失去效用,辅导无法跟进,学生学习成了‘夹生饭’,而考试和下一轮教学又按部就班地叠加上去,这样,学生的负担能不重吗?”尹后庆说。
据悉,针对这些数字和现象,上海市教委正着手研究并制定更扎实可行的“减负”举措,其中包括在课程改革上,切实降低起始年级的知识难度;在教育观念上,积极推动校长聚精会神抓教学;在教师培训上,着力进行教学有效性研究,强化教学基本环节的认识与实践。
只有让教育工作者切身感受到科学遵循教育规律、有效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教学不得法而产生的不合理负担才能逐步消除。
《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8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