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远眺大别山里一个只有6名学生的教学点。
今年59岁的王实维在这里教了一辈子书,他教了村里三代人,很多学生已经走出大山,在大城市施展才干,而他却一直守在山坳里,发着自己的微弱却又明亮的光,温暖着孩子们的心。
村民说:“要是王老师不教书了,村里这些孩子可怎么办啊。”
“山高路远,我是本地人,我不教谁教呢?”
从麻城市黄土岗镇步行出发,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听耳边鸟鸣不绝,走了两个多小时,一面红旗飘扬着出现在视野里,随行的麻城市黄土岗镇严家畈中心小学何校长说:“王老师的‘学校’到了。”
茯苓窠村是大别山南麓的一个山村,村民大多以种植茶叶、菊花为生。茯苓窠教学点是麻城市黄土岗镇严家畈中心小学最偏远的一个教学点,地处山坳,临水傍山。
原来这里曾经是一所全日制小学,2002年学校布局调整中撤校设点,只保留一、二年级,孩子们在这里读完低年级后,就转到山下的中心小学寄宿读书。虽然只是教学点,虽然只有6名学生,但是校门口国旗高高飘扬,院子里处处绿树成阴,地上没有任何杂物,树丛修剪得整整齐齐,一进校门就让人感受到一种书卷的宁静。
59岁的王实维老师是茯苓窠教学点唯一的老师,既要负责日常的教学,还要照顾这些尚未懂事的孩子,记者在简陋整洁的教室里看到王老师的时候,惊讶于他的矍铄与开朗,全然不似花甲之年。
王老师说,孩子们现在正在做作业,过10分钟才能下课。“我对教学时间很严格,不能因为学生小就得过且过。”
王老师1970年被村里选拔为民办教师,在茯苓窠村响水潭小学(即是现在的茯苓窠教学点)任教,他的家住在山的另一边,大约有7.5公里远,全是陡峭的山路。
民办教师的工资一个月只有300元,王老师已经到了退养的年纪,现在即使不教书,也可以拿到每月250元的退养金。他的儿女都在城里安家落户,老伴也搬去和儿子一起住了,他也完全可以去城里过清闲日子,但他坚持一个人留下来。每年年三十下山与家人团聚,元宵节还没过,为了赶着正月初十开学,又返回学校,家里人多次劝他,何苦一人苦守?但王老师有他自己的想法:“我们这里是特殊情况,偏远贫穷,孩子年龄小。如果我不教,这些孩子怎么办,他们太小了,生活不能自理,到山下的中心小学寄宿读书,家长不放心。调别的老师来,山高路远,哪个老师耐得住这里的清贫?我是本地人,我不教谁教呢?我喜欢教书,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如果条件允许,我就继续教下去,能教一辈子,我就教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