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轻音乐团、上海越剧院、上海沪剧院等艺术院团的负责人排排坐。台上,上海音乐学院2007届毕业生轮番上阵,吹拉弹唱各显其堋?
这不是考核,也不是什么“海选”,而是近日在首届上音毕业人才推介会上出现的情景。自请“伯乐”招募音乐人才,这在上音还是第一次。针对招聘中出现的人才与市场脱节的现象,专家指出,无论是表演还是艺术管理专业人才,要找合适的饭碗就需搭准市场这根脉。
表演人才,吹拉弹唱找工作
不同于普通招聘会人潮汹涌、应届毕业生靠简历“说话”,音乐专业生“找饭碗”动用的是专业排练厅,看的是才艺真本领。看着学生们在台上表演,上音管弦系系主任孙铭红教授很感慨:几年前都是用人单位直接来学校要人,现在供需行情变了,各院团人员结构基本稳定,学生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少,吹拉弹唱找工作,是他们叩开社会大门的第一步,从这一意义上说不是件坏事。但他同时也指出:因为是从名牌音乐学院毕业,学生都希望进上交、上歌、上海爱乐“三大团”。这条路走不通,有些毕业生宁愿成为自由职业者甚至转行,也不愿去外地院团发展。
“事实上,不少外地院团对表演人才的需求很大。”孙铭红认为,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把“学乐器”的观念转变为“学音乐”。音乐的门类很宽广,戏曲音乐、电影音乐等等都是音乐,没必要把眼光一味瞄准“大团”。服务外地院团,或到基层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工作,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向。音乐家和音乐匠的区别就在于视野广阔与否,心境开阔与否,单有技术能力是不够的。
管理人才,接轨市场靠实战
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毕业时却未必“叫座”。首届大规模毕业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形势最为严峻。毕业生有50多位,初步统计有明确招聘意向的用人单位、职位只有4个。而来参加见面会的用人单位却感叹令人满意的对象太少。时尚生活策划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从前期策划、筹备,到后期包装、营销都能拿得起来,同时拥有一定实战经验的人才太难找了。毕业生们则认为,供需“错位”责任并不在自身,虽然在学习期间策划组织过不少活动,但对真正的市场仍然比较陌生。一位大学生说:“用人单位都说要综合能力,却没有明确的指标来量化他们的需求,到底要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来达到他们的要求,我们也很迷惘。”
对此,一些专家建议,专业艺术管理人才并非光靠课堂就能练成,如何让专业知识和市场需求结合,弥补艺术市场中管理人才的结构性缺乏,校方在课程设置上需多动脑筋,用人单位也应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给人才更多摸爬滚打的实战岗位和成长空间。
原载《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