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就业压力催生高校“留守族”
|
来源:金阳时讯 2007-1-29 17:28:00 |
|
在贵阳的高校内,本科生毕业生们有的选择念研,有的继续奋战准备明年考研,有的选择就业……但也有这样一些人,既不深造,也不就业,而是继续“留”在学校。
考研: 寻求更高的平台
花溪朝阳村的房东根本不必担心房子租不出去,因为,除了校内本科生屡屡在此租房外,每年毕业后选择留在学校考研的毕业生大有人在,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上房子,借助学校的设施和环境,留在学校复习准备考试。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考了3年甚至7年,可屡考屡败、又屡败屡考。他们除了睡觉,整天都呆在校园里:听课、自习和吃饭。 陈俊2001年考入贵州大学。毕业近两年他在一年前毅然辞了工作,加入学校的考研大军中,在学校里租了房子,又恢复到了学生年代,和众多考研的人一起全力备战。阿俊对于自己的找的那份工作不甚满意,他认为只有再回到学校里争取更高的学历才会有更大的前途。 贵州民族学院今年要毕业的小蔡在贵阳人才市场和网上人才市场投入了多份简历无果后,决心留在学校复习考研。 记者在贵阳各个高校内墙壁上的宣传栏都看到,贴满了各种考研辅导班的信息。阿俊告诉记者,学校里有许多考研班,自己也分别报了两个。 除了睡觉外,阿俊告诉记者,他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学校的图书馆、自习室、食堂度过的。
工作: 一切为了留守贵阳
当毕业的大军在有限的就业岗位上拼杀时,“留校”是那些为了留在贵阳找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了暂时的居所。 2005年,朱咨清本科毕业,在各种招聘大会上,朱咨清并非找不到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均要离开省城,到县份上去。可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朱咨清当时抱定了一个“信念”———必须留在贵阳,这个念头让他丧失了几次很好的机会。“当时的就业形势比现在好一些,在我们省,贵州大学的招牌还是不错,我脑子也不笨,所以有不少单位想要我。可我没去,因为那些单位全在县份上。” 为了找工作,朱咨清一直留在学校里,有时在师弟的寝室里留宿,有时就在老乡在校外租的房子里过夜。
创业:开家小店自食其力
鼓励大学生创业,是国家的一项政策,现在成了有些毕业生留守校园的理由了。在农学院(现在贵大南校区)附近开了一家化妆品专卖店的艾小姐也是“留校”一族。 在贵州大学、民族学院以及师范大学等学生商业街店铺里,他们的老板不乏有学生的身影。他们多为毕业就在学校附近开店的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学校的附近开间店铺也不失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好办法。 由于了解学生需求和购物心里,这些学生店铺,往往受到在校学生的欢迎。在小赵开的聊天吧里,前来光顾的学生就络绎不绝。在这间聊天吧里除了价格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外,其装修和所播放的音乐为学生们所喜欢。 思考:他们为何不愿离去
记者从国家教育网站上了解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了82万。“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是让一些毕业生选择留校考研的根本原因。”贵大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老师这样说。 说起不愿离开学校的同学,容易让人想到的是“心理不成熟”、“忍受不了刚一踏进社会遭受的挫折,重回校园寻找温暖”等等之类的词语。贵大从事新闻教学的吴老师却认为:现在许多留守校园的同学,他们之所以“赖校”,主要是为了补充知识,重归校园享受校园生活。 记者 何恩红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