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林义
今年22岁的蔡庆文是海南大学高职学院一名应届毕业生,来温州找工作已有多时。他说,他的要求不高,工资有1000元,工作与自己学的专业相关即可。“然而工作依然难找,只好到技术工人市场寻找机会。”蔡庆文叹了一口气。
面对就业压力,如今的大学生普遍降低了对薪资的预期。来自各地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显示:部分毕业大学生的起薪已经低于农民工工资水平。
2007年,毕业大学生将达413万,加上往年累积的未就业毕业大学生,即将迈进劳动力市场的大学生总量预计可达500多万。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大学生对薪资的期望越压越低。
在一部分大学生低薪就业,甚至零工资就业的同时,另一部分大学生或当搓澡工、捏脚工,或当保姆、环卫工人等。现实让大学生抛弃了精神层面“天之骄子”的精英意识,以求得基本生存条件。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经出现过“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脑体倒挂”现象。社会学者认为,这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制”下,体力劳动者先进入市场经济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现在,这种现象又出现了?
“毕业大学生起薪低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社会急需实用型人才,而大学生多是一些知识型人才,不受市场欢迎,自然就贬值了。”温州市技能人才市场副主任李萍说。物以稀为贵,供不应求的技术工人比供过于求的大学生工资高不是什么不正常现象。
从整个劳动力市场来看,虽然部分大学生的起薪只有1000元左右,也有相当多的大学生起薪超过4000元乃至更多。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工资要比农民工群体高,依然是“脑体正挂”,但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挤压现象客观存在。
大学生低薪就业背后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蔡庆文说,上大学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以后自己有了孩子,不会一定让他(她)考大学。“现存的教育体制不改变,就不会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与其去读大学,还不如初中毕业就走上社会,尽早掌握一些生存本领。”
蔡庆文不是惟一一个对大学教育感到失望的人。中国青年报联合网络媒体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34.7%的受访大学生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觉得“后悔”。
有评论者指出,毕业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初,不必过于关注薪资的多少,要重视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在自身的能力得到增长后,工资提高是水到渠成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