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受助大学生让爱良性循环:往日助我 今我助他
|
来源:新民晚报 2007-1-26 15:38:00 |
|
有关部门最近组织了一项社会调查,接受调查的6000名市民中,只有9%的人认为困难大学生具备感恩意识,但昨天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曾经受到他人帮助的大学生正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爱在良性循环。
“感谢都来不及”
潘逸峰是华东师范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个21岁的大男孩经历了太多的人生坎坷:小学二年级时父母离异,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高三临考前父亲因癌症去世。当去年市血液中心通知他,他的骨髓样本和北京一名17岁姑娘初配成功,问他愿不愿二配,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也因此成为本市第8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觉得生活中给我帮助的人太多,给了我很多的爱,感谢都来不及。”
甘愿做个志愿者
王玉婷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这个从四川考到上海的姑娘家境贫寒,父母双双下岗,靠打零工供女儿上学。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王玉婷曾经同时做过3份家教。当她得知国外志愿者关怀临终病人已很普遍,但国内还很少有人参与时,她放弃了家教,来到临终医院、肿瘤医院的病床前。收入没有了,生活更节俭了,但王玉婷仍认为值得。“我接受奖学金、助学金,这是别人在帮我,现在我能帮助别人,很快乐。”新年要到了,她有一个心愿:希望有人提供各式各样的中国结,她要把它送到病床前。
资助家乡失学儿
复旦大学学生张顺卖掉贵州老家所有家产,背着母亲到上海治病,曾经感动了无数上海人。在热心市民和企业的帮助下,张顺已渐渐走出困境。张顺从来没有忘记帮助家乡失学儿童,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资助一名学生60元,即使是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也没停过。现在,他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资助款也从60元提到100元至200元。
照顾贫困生实习
炫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大学生创办的企业。“老总”路绪海最近拿出一个岗位给“学弟学妹”实习,说起来也是出于感恩。路绪海从黑龙江一个小镇考进华东师范大学,进大学没多久,父母便下岗了。第二年靠助学贷款交学费,每月做两份家教,再到勤工助学中心打工。去年毕业后创办了这家公司,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为他提供了30万元创业基金。“我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人伸出援助之手,现在我有能力了,不说感恩图报,至少也要传递这一信念。”虽然他的公司规模很小,不缺人手,他还是愿意腾出一个岗位,照顾贫困大学生来实习。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