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同学家长:经学校研究同意您自愿捐资助学的申请,您自愿捐资助学的金额为10万元人民币……”
以上内容是中国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发给学生家长的捐资助学确认书。这样的确认书自2000年或者比这更早的时候就开始被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广泛使用,确认书的内容这些年几乎未曾改变过,变化的只是确认书中从2万至12万不等的人民币的金额。
2004年,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曾被北京市教委点名批评和处罚。但2005年10月25日,记者拿到了该校一份高收费生名单,这个名单显示有35名学生每人交了2005年第一学期的17500元,高收费依然在继续。
对于从山东来北京求学的女孩小胡来说,北京今年的冬天格外地阴冷,因为她今年9月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高三声乐专业报考中国音乐学院时落榜了,3年的努力白费了。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她为了今年能考上中国音乐学院,在2002年的入学之初,并不富裕的家里为她花了10万元人民币才“买”进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高一声乐专业。如今的落榜,让她和她的家长埋了3年的痛,再次蠕动。
校方上演之入学“捐”10万 要在确认书上签字是“自愿”
2002年6月18日,山东的李女士来到了北京商业银行地内大街支行,将10万元捐资助学款如数存入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账号上。存完钱后,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块悬在心中的石头也终于落地了。因为她存完这笔钱后,她的女儿小胡9月份就可以被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高一声乐专业录取了,等女儿再考上中国音乐学院,那该是多幸福的事啊!
时间拉回到几个月前,2002年5月份,报考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失利的小胡非常沮丧,她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这时,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教务处相关人员通知小胡的家长去开会。和小胡的家长李女士一起“应邀”去学校开会的,还有其他一些在此次考试中失利的学生家长。会上,学院相关人员向学生家长传达了一个当时令这些家长比较兴奋和心痛的消息。那就是这些考试失利的学生可以根据此次考试的分数高低情况向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交纳2万-12万元不等的捐资助学款后,可以在9月份到学校报到上课。
虽然收费弹性很大,但李女士根据女儿小胡的成绩状况,还是大致算出了一个数字,她需要向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交纳10万元捐资助学款后才能进入该学校。但为了女儿将来能顺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他们还是筹借了10万元捐资助学款打入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账号。
交完钱后,李女士与其他交捐资助学款的家长一样,看到了这样一份协议书——
×××同学家长,经学校研究同意您自愿捐资助学的申请,您自愿捐资助学的金额为10万元人民币。本校学籍管理规定新生入学第一年为试读期,如试读期未能通过退回原地区者,支教费不退,试读期通过取得学籍者,如在校期间违反学籍管理规定达到请退者,离校时支教费用不退。如同意请签字。
李女士和其他家长一样,在一份确认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但签字后,李女士被告知,她并不能拿走这份确认书。
2002年9月,小胡如愿走进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高一声乐专业教室。通过3年的紧张学习,于2005年9月高高兴兴地参加了高考,她唯一的志愿就是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上级学校——中国音乐学院。但此次高考的过程中她的专业成绩不是很理想,中国音乐学院今年只录取20名,她的考试成绩却排名在30位左右。
高考失利后,小胡只好按照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要求,搬出了学校,在外面与同学一起租了一间房子,准备参加2006年的复试。小胡的妈妈李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她身体状况很不好,已经花了很多钱,当初给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交了10万元,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顺利考进中国音乐学院,但现在既然没考上,她正在准备向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提出申请,希望能把那10万元捐资助学款要回去,用来给自己看病。 |